郭紅鋼
德安縣城西五十華里有一自然村落名叫石門陳,住著六十余戶人家。十余棵千年古樹就像巨人一樣撐起一片天地,巍然矗立在村前一口方塘兩邊自然成林。每棵樹三個大人牽手恐難合圍,是村上一道美麗風景線,前兩年已被省林業(yè)廳掛牌保護,并投資修路、美化裝扮景點,引來無數(shù)游人前來參觀旅游,給寧靜山村帶來些許喧囂。我詩題《石門陳古樹群》:“爪根似棧向方塘,樹洞如房藏角羊。群木同村千載古,四樟共蔸滿天蒼。石門應是穹宮有,景色何來塵世揚。文化底蘊迷亂眼,猶憐十棵綠芬芳。”
村上有兩處古門殘垣引人注目,門頭“義門流芳”“書香世家”字樣保留完好,門墻呈扇形向兩邊張開,高傲、大度,其派頭與鄰屋群落有明顯不同??邕^門檻見多處殘垣斷壁,留下半棟破舊房屋,大氣場依舊可見一斑,石板天井、斜坡青瓦、雕花木梁,從跡象看,應是大富人家或書香門第,從墻磚大小和陳舊程度推測最少在清朝以前,然而,不知何時村子利用殘屋在此建起了祠堂。
(九江日報記者 連國秀/攝)
中間相隔一堆房屋,略偏西頭又現(xiàn)一棟類似的古門和半殘房屋,也同樣建起了祠堂。據(jù)當?shù)厝苏f,以前從外地也來一姓陳的落戶本村,因出自不同分莊形成兩支宗脈,于是,就有了兩個祠堂同在一個村子里的現(xiàn)象,從墻貼捐款名單上看兩宗脈輩分發(fā)展還不平衡,相差了兩三代人。
山腳向東約半里路處有一簡易寺廟,廟門寫著“使君寺”三個字。廟前一塊碑文介紹,唐朝時期曾任江州刺史李渤巡視到此,看到此地山清水秀,偏僻幽靜,猶如世外桃源,就在此設書院,歷經百余年,為朝廷培養(yǎng)出不少進士、秀才,后因戰(zhàn)亂而敗,為紀念李渤,后人將此處原名為岷山改為使君山,并在原書院基地建起祠廟,即現(xiàn)在的使君寺。
石門陳古樹、古屋、古寺與李渤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文化底蘊渾厚,我有詩題《磨溪石門陳》:“使君山下古遺風,熏得陳莊畫意濃。千載蒼樟群聚北,一方禪廟獨藏東。曾經李渤開書院,猶覺吟聲響碧空。今伴同仁來打卡,滿村文墨助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