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色色人妻有码视频_欧美一级二级三区久久精品_在线观看无码av不卡毛片_久久国产福利免费

三姐——甘公榮的故事

2024-12-20 11:12 閱讀 30135

圖片

1959年1月,贛西蓮花縣坊樓公社沿背村,“將軍農(nóng)民”甘祖昌、小學教師龔全珍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三個女兒。甘祖昌給她取名甘公榮。

甘祖昌非常喜歡這個女兒,常把她拉到跟前,一邊抽著旱煙,一邊給她講革命故事。喜歡歸喜歡,對她的要求卻更高——打豬草、撿牛糞,一樣都不能少。初中畢業(yè),學校推薦她上高中,父親卻把指標讓給了其他人,讓她回家當農(nóng)民。她肯學習、愛勞動,很快成了種田能手,被選為婦女隊長和公社團委副書記?!耙衾霞t軍的擔子,不擺老干部的架子?!备赣H這句話讓她一輩子記憶深刻。

圖片

甘公榮(左三)和志愿者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1986年,父親永遠離開了。她和母親龔全珍一起生活,同母親一起幫助困難群眾,陪著母親到處宣講革命故事;她協(xié)助母親成立龔全珍工作室,開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慈善、志愿活動;和母親一起成立龔全珍愛心救助協(xié)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母親年紀大了,她帶著兒子、孫子完成父母未竟的心愿。“媽媽并不認為自己做得有多好,她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共產(chǎn)黨員應當做的?!?/span>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寄語老阿姨龔全珍,“我們要弘揚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倳浀膰谕?,成為甘公榮的崇高使命和前進動力。她用心管理龔全珍愛心救助協(xié)會,11年來,愛心救助協(xié)會共籌集資金170余萬元,幫助困難群眾1000余名。她拿出退休金和勞動所得15萬元幫扶困難群眾,累計推動籌集“紅領(lǐng)巾營地”“愛心幫幫團”等助學扶困項目資金400余萬元。

圖片

她因此獲得了很多榮譽: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江西省道德模范……但她不以此自居,還是像往常一樣,保持著那份純樸和善良,傾注著對公益事業(yè)的無限熱愛。當年那個父親膝下聽故事的甘家三女兒,成了革命傳統(tǒng)精神堅定的接力者、傳承人,成了許許多多受她幫助、被她感染的人心目中的“三姐”。

圖片

圖片

一件紅毛衣

●有一次,甘公榮穿了一雙破了洞的鞋子去上學,同學笑她:“你爸爸是當大官的,你怎么穿得這么寒酸?”甘公榮把這事說給甘祖昌聽。父親把她的鞋子拿過來,找來針線,一邊補著破洞,一邊跟她說:“公榮,你同學說得不對,穿破鞋不丟人,貪圖享受才不好。如今革命勝利了,可我們還要建設(shè)社會主義?!?/span>

●龔全珍的資助對象彭艷峰家境不好,同學嘲諷她衣服舊。龔全珍對彭艷峰說:“你看,我也經(jīng)常穿打補丁的舊衣服。對一個人來說,外在的東西并不重要,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

“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得趕緊把衣服寄出去?!?/span>

12月6日,我們見到甘公榮時,她正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準備給學員們上課——講述她父母親的故事。冬陽透過紅艷的水杉葉,灑在她褐紅的棉衣上,領(lǐng)口處露出的一件薄薄的紅毛衣已經(jīng)起球了。

我們問:“三姐,此前在你家采訪,也看到了一件紅毛衣,和其他冬衣疊放在一起,那一件更新?!?/span>

“那些衣服是準備寄到新疆去的?!彼f,“那件毛衣厚一點,毛線要好一點。新疆那邊更冷,薄的不行?!?/span>

甘公榮有次在北京參會,聽與會的新疆洛浦縣恰爾巴格鎮(zhèn)墩買里村的村干部余玉花說,當?shù)剡€有部分村民缺少過冬衣服。歸家后,甘公榮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還從家人那“征用”不少,整理出許多閑置衣服,包括那件鮮艷的紅毛衣,一起碼在了臥室的斗柜上。

那件厚實的紅毛衣,其實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特意織給婆婆穿的。婆婆90多歲,不愛穿大紅的衣服,她就撿來自己穿。這不,新疆那邊正好需要冬衣,她就把這衣服洗干凈了,準備寄給余玉花,請她轉(zhuǎn)交給那里的村民。

氣溫一天比一天低,衣服還沒寄出去,甘公榮心里很著急。講完課,她立馬趕回蓮花,又到街上買了幾套新衣,連帶上次收拾的舊衣裳,一起打包成兩個大箱子,付了400元郵費,快遞到新疆。

作為“將軍農(nóng)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的女兒,甘公榮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耳濡目染父母艱苦樸素的作風,勞動成了她人生的第一課,簡樸是身邊人對她的一致評價。

“爸爸帶著家人回到蓮花很多年,我們從沒做過新衣。媽媽在學校上課,周六晚上才能回來,第二天早上就走,平日里都是爸爸照顧我們,衣服破了也是他補。后來,爸爸給我們發(fā)了針線包,教我們縫補衣服?!?/span>

別人一件衣服穿幾年,甘公榮穿十幾年、幾十年。去外地宣講、出差,紙袋子、公文包都成了“行李箱”;裝物什的挎包要么掉皮了、生銹了,要么變形了、開線了,各有各的“古董”氣息;開會要穿正裝,她特地花60元做了兩件襯衫。這兩件不透氣、容易悶汗的襯衫,她穿了10年,至于那件穿了幾十年的西裝外套,是在銀行上班的妯娌送給她的工作服……

圖片

有心無“賬”

●甘祖昌:活著就要為黨和人民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龔全珍:祖昌支援農(nóng)業(yè)拿出了他工資的大部分。我呢?我為教育事業(yè)貢獻了多少?不多。

20世紀90年代,還是工商銀行儲蓄員的甘公榮上門服務時,意外得知湖上中學學生李建平?jīng)]錢交學費。

“父親患了癌癥,母親癱瘓多年。家里太難了,可孩子不能輟學呀?!睆哪菚r起,甘公榮每月從自己幾百元的工資里,拿出100元資助李建平。

看著媽媽給別的孩子買衣服買文具,兒子金峰心里有些不平衡:“你給他們買,不給我買。我是不是你親生的?”

甘公榮不吱聲,特地選了一個周末,領(lǐng)著兒子來到李建平家。金峰看了很久,對媽媽說:“弟弟家太苦了,這么小就要自己煮飯炒菜,還要給媽媽洗澡洗衣服。我不怪你了?!备使珮s資助李建平到中專畢業(yè)、分配工作。金峰也和李建平成了好朋友。

30多年過去了,愛心之路,甘公榮從未停下。一直以來,她每年都會資助兩名困難學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學生劉芊便是其中之一。

2012年,劉芊的母親劉小惠查出尿毒癥。那時,家里剛建了新房,還欠了些外債,兩個孩子又在上學,高昂的治療費,讓劉小惠一度有了輕生的念頭。

了解到劉小惠的情況后,甘公榮對劉芊進行一對一幫扶。在劉小惠手機里,一直保存著甘公榮的轉(zhuǎn)賬記錄:7000元、1000元、600元……“前前后后,三姐共資助了我們六七萬元?!眲⑿』菡f。

后來,劉小惠查出宮頸癌,做了手術(shù)。甘公榮陪著她跑醫(yī)院、咨詢專家、籌集費用……

2023年9月3日,老阿姨龔全珍逝世的第二天,劉小惠怎么也沒有想到,甘公榮居然還記掛著她們,給劉芊轉(zhuǎn)來了1000元生活費。

“我沒辦法表達她的好。這些年,我家的日子就像是爬坡,是三姐一直在后面推著我們。我叫她三姐,但她在我心里就像媽媽一樣?!闭f著說著,劉小惠眼角涌出了淚花。

丈夫在廣東打工,兒子在南昌學技術(shù),女兒在景德鎮(zhèn)讀大學,劉小惠就安心地守著這個家,一邊養(yǎng)病,一邊照顧公公。“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都在外面,我在家好好的,這個家就不會散。”

我們問三姐:“這么多年,你資助過的人,心里都有本賬嗎?”

“沒有。”她說,“這哪里記得?。〗鸱蹇偸钦f我記性不好,可能我們家有遺傳,我媽媽也時常記不住那些幫扶對象的名字?!?/span>

“你可以拿個本子記下來啊。”我們說。

“記那個做什么,有什么意義?要記的話,應該記下一個要幫助的人是誰,怎么去幫助。再說,花那么多腦力去記這些,不老得更快?”

圖片

“超長”電話

●甘祖昌:只要我的心臟還能跳動,我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一定為建設(shè)一個幸福的農(nóng)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龔全珍:將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我活著的唯一宗旨。

“她責任心強,做事認真,特別能吃苦?!笔D聯(lián)副主席張曉雯與甘公榮共事多年,讓她十分感動的,是三姐這個親密戰(zhàn)友身上的執(zhí)拗勁、求索心。

2019年5月,甘公榮牽頭成立蓮花縣坊樓鎮(zhèn)田垅巾幗志愿服務站。5年來,服務隊不斷壯大,先后在坊樓鎮(zhèn)、高洲鄉(xiāng)、路口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成立巾幗志愿者服務隊32支,加上10支“紅娃娃隊”,共4000多人,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8歲。

“做公益僅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我文化程度不高,服務站怎么管理,志愿者隊伍怎么壯大……我要補的課還有很多。”甘公榮和同事通過牽線搭橋,讓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隊伍中。他們還利用當?shù)刎S富的紅色革命舊址、老祠堂等,打造了“紅領(lǐng)巾營地”,團結(jié)了一批有責任心的志愿者組建助學輔導員團隊,陪伴留守兒童成長,并開設(shè)了“媽媽大課堂”,農(nóng)閑時為農(nóng)村婦女開展知識培訓……

2022年,這個扎根鄉(xiāng)野的志愿服務站獲全國文明實踐巾幗志愿陽光站稱號。喜獲這一榮譽,甘公榮不敢懈怠,趕緊撥通了張曉雯的電話:“張主席,我們服務站還能為大家做些什么?”

對于甘公榮的來電,張曉雯早已習以為常。這么多年來,甘公榮每每遇到新情況,或有什么新想法,總會打電話給她。而這次的通話,兩人圍繞如何因地制宜開展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深度參與基層治理,足足討論了40多分鐘。

“她抱著一顆真心來做公益,不摻雜半分私心?!睆垥增┻@樣評價甘公榮。

圖片

兩輛“專車”

●甘祖昌回鄉(xiāng)初期,和兩個弟弟擠在一起,3家人同住一棟舊房子。民政部門幾次要為他在縣城蓋房,都被他婉言謝絕。他離休后,新疆軍區(qū)幾次提出要給他配備小車,他都謝絕了。后來他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又擔任了江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社會活動多了,有關(guān)部門準備給他購輛小車,但他始終不要。

●2013年夏季的一天,龔全珍到鄉(xiāng)下講課,一直講到中午11點半。她不吃鄉(xiāng)里提供的午餐,要坐公交車回家吃。鄉(xiāng)里不放心,謊稱下午有人回縣城開會,飯后可以搭順風車,龔全珍才留下,破例吃了一頓工作餐。

“這次來蓮花,你們會帶車嗎?”

電話那頭,甘公榮問我們。在得到我們肯定的回答后,她說:“我正好要下鄉(xiāng)走訪,我們邊走邊聊,順便搭下你們的車?!?/span>

甘公榮常年在外,許多時間都耗在了路上:去外地宣講,到井岡山上課,下基層做志愿活動,帶兒孫走訪困難群眾……到南昌開會,會務人員都會主動安排車輛接站,但甘公榮一概謝絕,她說:“我有車?!?/span>

的確,除了“蹭車”,她還真有兩輛“專車”。

甘公榮有次下鄉(xiāng)走訪,被狗咬傷了。第二天,她乘火車前往南昌照顧正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簡稱“南大一附院”)住院的母親。下火車后,她上了一個“的姐”的車,來到疊山路的江西省胸科醫(yī)院打狂犬疫苗。

因打完針還得去南大一附院,甘公榮便對“的姐”說:“你給我一個你的電話,然后你先去做生意,我的行李就放你車上。打完針我給你電話,你再來接我去南大一附院,行嗎?”

“的姐”的反應除了驚訝,還是驚訝:“她不認識我,怎么就那么相信我呢?”

打那以后,每次來南昌,甘公榮都會提前預約這位“的姐”的車。有次打車費58元,“的姐”想著是熟客,讓甘公榮付55元,可她怎么都不同意,“該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占你便宜”。

“年紀這么大,還打車到處跑,從來不還價,可是這個姐姐怎么看也不像個有錢人?!敝钡轿覀儾稍L她時,這個名叫胡江鳳的“的姐”,才知道這個姐姐是老阿姨龔全珍的女兒。

到井岡山講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的故事,被甘公榮視為神圣職責。平時再忙,她都從不耽誤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的教學。

“有時,她上完院里的課,第二天還要去井岡山其他地方講課。按理說,院里可以安排她住一晚的。但她堅決不給組織添麻煩,上完課就回蓮花,第二天再打車來井岡山。”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師歐陽慧說。

甘公榮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上課,學院一般會派車。有時公車派不過來,或她受邀在井岡山其他地方授課、宣講,如何上井岡山,就成了她的一大難題。于是,又有了她第二輛“專車”——蓮花縣67歲劉艷仔的老式長安牌小轎車。劉艷仔每跑一趟井岡山,甘公榮付給他400元車費。遇上飯點,甘公榮還會請他吃一頓。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的老師私下勸她,實在要租車子,也要找個年輕人開的、好一點的車子。甘公榮說:“老劉很好,做點生意不容易,能照顧一點是一點……”

圖片

多出來的6000元

●1966年,上級決定重建沿背大橋,并批了10萬元的建橋經(jīng)費。甘祖昌請來建筑工程師擔任大橋技術(shù)員,將建橋預算由10萬元減至3萬元。建設(shè)期間,甘祖昌又“一分錢當作兩分錢花”。最后,沿背大橋竣工只花費1.2萬元。多出來的1.8萬元怎么辦?甘祖昌用這筆錢,又建了1座中型橋和10座小橋。

●2013年底,新疆軍區(qū)派人前來蓮花縣看望龔全珍,并送上3萬元慰問金。龔全珍用這筆慰問金啟動成立了龔全珍愛心救助協(xié)會。此后,凡前來看望龔全珍的慰問金,全部存入了協(xié)會賬戶。

媽媽生病住院的日子,甘公榮一直陪伴左右。南大一附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曾振國,也稱甘公榮為三姐。“有時候老阿姨病情不是很樂觀,三姐會替我們著想,過來安慰我們,希望我們不要有心理負擔。”

去年冬天,南大一附院重癥醫(yī)學科黨總支的黨員,來到蓮花縣人民醫(yī)院開展黨建共建活動。曾振國和同事們一起向龔全珍愛心救助協(xié)會捐贈了15500元。但當他拿到協(xié)會收款憑證時,他愣住了,憑證上的捐款金額竟然變成了21500元。

怎么會多了6000元?

原來,老阿姨住院期間,每逢春節(jié),科室里的醫(yī)護人員都會自發(fā)湊2000元的拜年紅包給老阿姨。起初,甘公榮怎么都不肯代收。但她擋不住醫(yī)生護士們的熱心腸,不得已才收下??稍駠鴽]想到,3個紅包共6000元會以這樣一種形式“重現(xiàn)”——甘公榮把這6000元全部存到了龔全珍愛心救助協(xié)會的賬戶。

2022年7月,南大一附院與蓮花縣委合作共建龔全珍工作室,老阿姨受聘為名譽主任,甘公榮受聘為執(zhí)行主任。

“每次我們邀請,三姐都欣然參加我們的黨員活動。她給我們上黨課,講父母的革命往事,講黨的好干部好作風。在她身上體現(xiàn)的黨員本色,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家風傳承,深深影響了我們這里的年輕人?!痹駠f。

圖片

傳好接力棒

●甘祖昌:只能給后代留下革命傳家寶,不能留下安樂窩。

●龔全珍:精神遺產(chǎn)比幾間房子珍貴得多,把甘祖昌的精神繼承下來,將是一個高尚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言傳身教就是給子女的傳家寶。

1957年,甘祖昌回到家鄉(xiāng)沿背村,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建水庫、修電站、修路、修橋,還辦起了碾米廠。蓮花縣巾幗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陳滿嬌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年她家境貧寒,甘將軍特意安排她在碾米廠當開票員。甘將軍對她有幾項特別的叮囑,其中一條是,無論是本村還是外村的困難戶來碾米,都只記賬不收錢,他們的錢,他會來替他們交。

幾十年后,與沿背村相隔不遠的三板橋鄉(xiāng)橋頭村,也因一個人的到來,讓全村的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個人就是金峰。

橋頭村地少人多,319戶人家,只有600多畝田。其中一些農(nóng)田曾被山洪沖毀,靠著鄉(xiāng)親們肩挑背扛,恢復了不少。對于那些不能完全恢復的,村民就加以改造,發(fā)展?jié)O業(y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魚塘,散落田野,波光粼粼。

2018年,金峰來到橋頭村,擔任第一書記。

在村支書楊鳳山眼里,金峰這個年輕人“老實得很,干活不惜力”,駐村3年多,一直忙個沒停:籌集資金新建村醫(yī)療室,為村圖書室添置新書;新修水圳,解決全村污水排放和600余畝耕地的水源問題;申請經(jīng)費,把淺塘挖深,1畝魚塘的產(chǎn)值從5000元增長到8000元;引進養(yǎng)殖場,提高村集體收入……

“他來我家,看到我燒飯,就愛問我吃什么菜呢?我們家的鍋蓋他隨便揭。他在村子里走訪,遇見我割魚草,就會挽起褲腳幫我把魚草割完再背回家。這些年,跟兒子一樣親。他調(diào)走的時候,真是舍不得呀。”70多歲的村民徐厚基說。她以前做了手術(shù),腿腳不太利落,那年老伴突發(fā)疾病,暈倒在家,也是金峰幫著把老人送到了醫(yī)院。

金峰有6戶定點幫扶的貧困戶,徐厚基是其中一家,陳伍林是另一家。我們見到陳伍林時,他穿了件靛藍色工服,戴了副尼龍袖套,衣上有點點白漆。

60歲的陳伍林是個泥匠。2007年,陳伍林妻子查出肺病,高昂的治療費,一步步把這個家庭拖垮了。后來,金峰幫著村里引進光伏產(chǎn)業(yè),在陳伍林家的屋頂上鋪了20多平方米的光伏發(fā)電板,每年能省下1000多元的電費,多出的電還能賣2000多元。

2021年,陳伍林妻子再次病倒,住院治療,第一筆就要拿出6000元現(xiàn)金。陳伍林正為錢的事發(fā)愁時,金峰通過醫(yī)院的朋友,悄悄給陳伍林妻子的住院賬戶上轉(zhuǎn)了6000元。“我后來才知道,金峰轉(zhuǎn)給我們的那些錢,以及后來他媽媽資助的,都是他們自己的錢。”

“這沒什么,外公外婆和媽媽都是我的榜樣?!苯鸱逭f。

“三姐退休了,金峰工資也不高,他們掏自己的錢給別人,您支持嗎?”我們問甘公榮的婆婆。

“肯定支持。甘將軍、老阿姨就是這么做的。”

七八年前,也是在這個農(nóng)家小院,90多歲的龔全珍向親家母發(fā)牢騷,說女兒“嫌”她年紀大,不愿帶她出去做公益了。

剛從鄉(xiāng)下走訪回來的甘公榮向母親解釋:“現(xiàn)在下鄉(xiāng)走訪,應該是我?guī)е⒆觽內(nèi)チ恕.斘依狭俗卟粍恿?,那時就該讓年輕人去了?!崩习⒁搪牶笮α耍骸澳阒v得有道理?!?/span>

“父母的教誨,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如今,兒子、兒媳,還有我孫子,都加入了志愿者服務隊伍,我很開心?!备使珮s說。

圖片

圖片

蓮江之畔,紅土地上,這個一代接著一代傳承美好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來源:江西日報)

編輯:吳晨

責編:鐘千惠

審核:熊煥唐

評論

下載掌中九江

掃描二維碼下載,或者點擊這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