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十三賢共注廬山記》
■ 滑紅彬
筆者在整理廬山文獻的時候,留意到一部題名為《十三賢共注廬山記》的著作,非常感興趣。然而深入探求之后,卻發(fā)現(xiàn)該書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就如同在濃霧中游覽廬山一般,令人無法窺探此書的真面目。
首先是著錄之謎。查閱歷代史志目錄、官府藏書目錄、私家藏書目錄,全都沒有《十三賢共注廬山記》的記載。史志目錄、官府藏書目錄、私家藏書目錄是反映歷朝歷代著作情況的重要文獻,未被這些書志收錄的著作,要么是天壤僅存的珍本秘籍,要么是并不存在的偽書。無論屬于哪一種,都說明《十三賢共注廬山記》是一部不尋常的作品。
其二是內(nèi)容之謎。遍查歷代典籍,《十三賢共注廬山記》僅存兩段文字,均在《云仙散錄》中。
“屋龍更衣:饒子卿隱廬山康王谷,無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謂之屋龍更衣。或時雨濕致漏,則以油幄承梁,坐于其下,初不愁嘆。《十三賢共注廬山記》”。
“千眼仙人赴東林寺:廬山遠法師命盡之日,山中峰澗寺落皆見千眼仙人,成隊執(zhí)幡幢香花赴東林寺,法師死乃止?!妒t共注廬山記》”。
其三是真?zhèn)沃i?!妒t共注廬山記》依托《云仙散錄》而存世?!对葡缮洝酚置对葡呻s記》,是唐代馮贄讀書時摘錄雜纂而成的一部筆記文獻。該書內(nèi)容較為龐雜,大多為古人的逸聞軼事,饒有趣味。與古代大多數(shù)著述不標明文獻來源的情況不同,《云仙散錄》在每一條筆記的下面都注明所引書目,以示淵源有自。然而就是這樣一部標注詳明的著作,自宋代以來就被認定是偽書。兩宋之際的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指認《云仙散錄》由北宋的王铚偽造。南宋著名學者洪邁在《容齋隨筆》中也說:“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云仙散錄》《老杜事實》之類,皆絕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讉鳌独m(xù)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功,而悉載《云仙錄》中事,自穢其書。近世南劍州學刊《散錄》,可毀?!睂τ凇对葡缮洝泛喼笔巧類和唇^?!端膸烊珪偰刻嵋犯橇_列證據(jù),一言定讞:“實偽書也?!碑敶鷮W者也從不同角度論證該書實為偽書,所引文獻也屬偽造。然而武漢大學司馬朝軍教授則力排眾議,著有《〈云仙散錄〉詳考》,主張該書并非宋人偽造,又使爭論千年的話題再起波瀾。
其四是文本之謎。自東晉以來,陸續(xù)出現(xiàn)慧遠、周景式、劉遺民、張野、王彪之、宗測等人所撰《廬山記》(陳舜俞在朝代上晚于馮贄,不予考慮)。假設(shè)《云仙散錄》并非偽書,其所引著作也都存在,那么《十三賢共注廬山記》注釋的到底是哪部《廬山記》呢?帶著疑問,筆者查閱了《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從中得知,周景式等人的著作在隋唐時期已經(jīng)亡佚不存(僅在《水經(jīng)注》《藝文類聚》等書中保留部分片段),只有《慧遠集》一直都有著錄,最大的可能是慧遠的《廬山記》隨其文集而流傳。上述諸人中,慧遠名聲最高,影響最大,得到后世僧俗兩界的普遍尊崇和敬禮。從這個角度來看,《十三賢共注廬山記》為慧遠《廬山記》作注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圻h有《廬山紀略》存世,現(xiàn)存800余字,記錄了廬山的地理、植被、景觀、人物、傳說等各類信息,應(yīng)當就是其《廬山記》的主要部分。
其五是作者之謎。“十三賢”都是哪些人?現(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難以找出答案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都非常熟悉廬山文獻,極有可能是曾在廬山隱居讀書的各位賢達。
總之,《云仙散錄》是一部充滿爭議的古籍,其所引用的《十三賢共注廬山記》也充滿各種謎團。如果《云仙散錄》確屬偽書的話,《十三賢共注廬山記》大概率是作偽者憑空編造的書名。
那么問題又來了。偽書還有存在的價值嗎?且看國學大師的回答。陳寅恪說:“真?zhèn)握?,不過相對問題,而最要在能審定偽材料之時代及作者,而利用之。蓋偽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樣可貴。如某種偽材料,若徑認為其所依托之時代及作者之真產(chǎn)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偽時代及作者,即據(jù)以說明此時代及作者之思想,則變?yōu)橐徽娌牧弦??!敝袊F(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說得更淺顯:“我們所以不能去偽書的理由:(一)用之已久,影響甚大。(二)用史的眼光看,作偽狀況也是史。(三)可以考一個人或一種學說遷變的樣子,可以知大家對于他的觀念怎樣?!?/span>
不論《云仙散錄》是否偽書,它從產(chǎn)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跨越千年,書中內(nèi)容也已經(jīng)被多種著作引用,書中典故被眾多詩人融入詩歌當中,產(chǎn)生出廣泛而深遠的文化效果。因此,《云仙散錄》依然是一部具有較高文化價值的古籍,值得我們?nèi)ラ喿x,去使用。
除了《十三賢共注廬山記》這兩條引文,《云仙散錄》中還收錄多條有關(guān)九江的文獻,抄錄于此,以饗讀者。
“飛云履:白樂天燒丹于廬山草堂,作飛云履,玄綾為質(zhì),四面以素綃作云朵,染以四選香,振履則如煙霧。樂天著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計不久上升朱府矣?!堕匀酥闭f》?!?/span>
“田水聲過吾師丈人:淵明嘗聞田水聲,倚杖久聽,嘆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時剖胸襟,一洗荊棘,此水過吾師丈人矣?!稖Y明別傳》。”
“少延清歡: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延清歡數(shù)日?!稖Y明別傳》。”
“龍窠石:中山僧表堅,面多瘢痕,偶溪中得石如雞子,夜覺涼冷,信手磨面,瘢痕盡滅。后讀《博異志》曰:‘龍窠石,磨瘡瘢大效?!稄]山記》。”
“淵明拜火:陶淵明日用銅缽煮粥為二食具,遇發(fā)火,則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稖Y明別傳》?!?/span>
“好李花致富:終南及廬岳出好李花,兩市貴侯富民,以千金買種,終、廬有致富者。《耕桑偶記》。”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