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雪節(jié)氣過后,寒意漸深,真正意義上的冬天總算來了。家人為過冬御寒,滋補身體,特意從網上購得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鮮切羊蝎子。中午,用白蘿卜煲羊肉,燉好后撒點蔥花,放上生姜片,味道確實好。晚飯之后,待我收掇盆缽碗筷時,煲羊肉的砂鍋竟凝結了一層厚厚的油脂。這下倒把我難住了,這厚厚的油脂是棄還是留?棄吧,念及曾經的過往,真是可惜;留吧,如今“三白”(鹽、糖和脂肪)吃多了影響“三高”(血壓、血脂和血糖),為此感到很是為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出生在鄉(xiāng)下農村,家中人多,家境微寒。那時我們生活處在溫飽線上下,吃飽穿暖只能勉強維持。喝酒不用奢談,吃肉也只是在逢時過節(jié)或特別的親友來訪時才能沾上。平日里一年到頭是沒肉吃的,所以對吃肉的記憶尤為深刻?;叵肫饋恚瑒e是一番滋味。說來既可憐又可笑,起初我在師專讀書時,竟不知食堂天天有肉吃。不說滾圓的獅子頭、紅燒排骨或清蒸魚塊,就是0.5元一份的菜也是有些肉片的。自己沒有多少肉吃,以為天下人都如同我一樣,足見當時我認知的狹隘。還有的,早餐一杯牛奶,總以為那些富家子弟才可享用,殊不知家境稍好點的,喝奶吃肉也并非什么奢侈的事。
小時候,記得有一次家中要來客人。因母親忙于農事,分不開身,就央告我說,早點去食品組排隊,買點肉來。我好不容易買來后,竟被母親數(shù)落一頓:“天哪,這是什么肉?。咳枪穷^,一點肥的也沒有?”不知是屠師看我年小好忽悠,還是原本此豬只長骨頭不長肉的?不僅母親氣得要死,而我也被母親罵得半死。及長,才知那時食用油奇缺。據(jù)說,每人一年定量才三斤菜油,人均一季度不到一斤。好不容易買點肉,多奢望能有點肥的熬些油,至少可以節(jié)省點菜油。記憶中,那時我家很少吃魚,估計吃魚也是無端地要多耗菜油的緣故吧!
我家雖是農村,但在公社(現(xiàn)在叫鄉(xiāng)鎮(zhèn))駐地附近,似乎比偏遠的鄉(xiāng)村要好些。那時上初中,我是走讀生,上下學往返有五六里路。早晚餐在家吃,中餐就在學校,自帶飯菜,食堂燉飯。那時住校生多吃自家?guī)У母刹?,如干蘿卜絲、干南瓜茄子,甚至霉豆腐,辣椒醬的,他們羨慕死了我們能有新鮮的蔬菜吃。其實,我也很眼紅他們。雖是干菜,但有干豆角、干豆腐或干魚等,菜質甚高。有一回,我和一名住校生換菜吃,他的干蘿卜絲竟是用豬油弄的。那是個初冬的季節(jié),豬油白點點地散凝在蘿卜絲上,我先將其埋在溫熱的飯里,豬油很快地融化了。吃著豬油炒的蘿卜絲下飯,那種香味及口感,不曉得有多好,是從未有過的那種。幾十年后,至今回味起來,還口齒留香,確實難忘??梢哉f,這是我吃豬油炒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記得有一年暑期,放假后沒多久,進入小暑。農家早稻成熟了,馬上要開鐮收割,投入“雙搶”季節(jié)中。母親為激發(fā)我們干勁,事先買來了兩三斤豬肉,用海帶打結,熬了一鍋海帶肉湯。那天正式開鐮,上午打谷,因天氣熱勁足,中午吃了肉湯,過足了肉癮。下午接續(xù)干活,長時間地打谷,實在口渴難耐,就在稻田邊的溝溪里狂熱地喝起了生水。到了晚上,天稍涼下來,肚子咕咕直叫,腸道一時不適,竟拉起肚子來。中午海帶熬肉白吃了不說,竟還生起了病,那時,真是不懂啊!吃了葷油,哪能胡亂地喝涼水呢?
每到過節(jié),如端午、中秋或過年后,我們大多是瘦肉先吃完,剩下肥而膩的后吃。母親常說,有肉嫌肥,無肉啃皮。果然如此。這些肥的爆肉,每天中午都燉著吃,一般要拖到數(shù)日才吃完。肉一天天見少,哪怕是肥肉,再也不嫌了,吃在嘴里,還念叨在心里,這是過節(jié)后的最后一塊肉呀!盡管舍不得放進嘴里,但還是放進了,似乎是要吃足品透其肉味??!因為有誰知道,等待下一次吃上肉要在何時?
如今,生活各方面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知要好多少倍!比如交通、電信和航天科技等,以前是沒辦法吃野菜,現(xiàn)在是想辦法吃野菜;以前是沒肉吃想吃肉,現(xiàn)在是有肉吃又怕吃肉。父親說,不忘過去,珍惜現(xiàn)在。是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生活,珍惜來之不易的擁有和所得。
(游會雄)
編輯:吳晨
責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