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色色人妻有码视频_欧美一级二级三区久久精品_在线观看无码av不卡毛片_久久国产福利免费

薦讀九江 | 在九江,跨越千年的神交 (上)

12月1日 08時(shí) 長江周刊 閱讀 30095

在九江,跨越千年的神交 (上)
■ 江漢民


“九派尋陽郡,分明似畫圖?!?/span>

滔滔長江,奔流不息,巍巍廬山,亙古如斯,浩浩鄱湖,氣象萬千。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來?!边@里是九江,1.9萬平方公里的田園,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廬山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這個(gè)大江大湖的丁字路口,九江坐擁千峰,江懷九派,因顏值爆表,被譽(yù)為“天下江山眉目之地”。

潯陽江畔琵琶亭(記者 李濤淵/攝)


“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strong>

——司馬遷的科考之地


大江流日夜,青山幾春秋。

水聲浩蕩,九江名號自古傳唱;高樹不語,高山峻嶺竟無稱呼。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風(fēng)帆高掛,槳聲千里,攀葛附藤,翻山越嶺,一個(gè)翩翩公子,終于來到了這里。

登高望遠(yuǎn),天風(fēng)振衣,懷古追今,心蕩神移。

站在高峰上的年輕人叫司馬遷,當(dāng)時(shí)只有20歲,年輕得令人嫉妒。就是這位年輕人,用如椽大筆寫下“廬山”字樣,自此,這座大山便有了一個(gè)響亮的名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司馬遷的二十壯游,是不滿足于“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的書本知識,有目的有計(jì)劃地到廣闊天地中去做實(shí)地考察,游覽壯麗河山,感受風(fēng)土人情,尋找遺址古跡,采訪耆老縉紳,搜集傳聞?wù)乒?,核?shí)史料證據(jù),“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為子承父業(yè)、成為史官作準(zhǔn)備。

讀無字之書,稟山川靈氣,司馬遷的學(xué)術(shù)旅行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后來的日子里,他忍辱含垢,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保ń斞福?/span>

“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薄妒酚洝分械牧攘葦?shù)字,將九江和廬山從荒郊野外拉進(jìn)文化的殿堂,揭開了九江文化嶄新的一頁。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山高水闊,山水相依。

“昭昭神禹功,鑿水疏九派?!保ㄋ巍だ顝D)由《史記》而追根溯源,九江的源頭是大禹。

在約4300年前,大禹疏浚了九江,征服了“三苗”,使得大江通暢,阻塞不再,使得華夏文明凝結(jié)成形。至今,廬山最高峰大漢陽峰前,有一道峭壁人稱“禹王崖”,韌石之間有“鴻荒漾予乃攆”等字跡。相傳大禹與皋陶、伯益等人曾從這峭壁間攀援而上,坐在山頭,居高臨下,觀察水勢,謀劃治水辦法。禹王崖的石刻久歷風(fēng)雨,漶漫難辨,然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口口相傳,生生不滅,這便是公道自有人心、人生可以不死的最好證明。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庇刑饭_壯游考察之濫觴,后繼者絡(luò)繹不絕、無有窮時(shí)。慧遠(yuǎn)寫《廬山略記》,是為廬山最早的地志,宗炳寫《畫山水序》,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山水畫論,周必大寫《廬山錄》和《廬山后錄》,分路詳記廬山風(fēng)景,徐霞客寫《游廬山記》,將旅游與科考集于一身,黃宗羲寫《匡廬游錄》,對研究廬山歷史變化有重要史料價(jià)值,胡適寫《游廬山記》,提出“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成為近代對“人文圣山”最準(zhǔn)確的評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斌@鴻一瞥,太史公的考察之行,給九江和廬山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同時(shí)詮釋了生命的真正意義。

跋山涉水,探古尋幽,登高望遠(yuǎn),一覽風(fēng)云。到這里來感受山河的壯麗,體會文字的力量。大江,大湖,名山,名城,面對美麗河山,面對歷史風(fēng)煙,你一定有同感“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保ㄋ巍ば翖壖玻?/span>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的歸隱之地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一聲深情的呼喚,響徹千年。

這是對內(nèi)心的呼喚,是對自由的呼喚。

久在樊籠,復(fù)歸自然?!爸圻b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陶淵明帶著歡快,自覺自愿地回歸鄉(xiāng)村,回歸田園,回歸土地,回歸農(nóng)舍,滿身泥巴,又好像不染一絲塵埃。

春水滿大澤,夏云繞奇峰,秋月松間照,冬嶺雪蒙籠。在這里,他與家人荷鋤戴月,種豆南山;在這里,他與鄰居席地而坐,共話桑麻;在這里,他與朋友穿山越嶺,登高賦詩;在這里,他和同好奇文共賞,疑義相析。

人淡如菊。是啊,何必爭奇斗艷于春天,秋日里,和風(fēng)中,東籬下,隨意地、靜靜地開放,是一種境界。

于是,這里,注定與詩有緣。

陶淵明是地地道道的九江人。除去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的13年官場生涯,陶淵明其實(shí)就是一個(gè)農(nóng)民。而他可不是一般的農(nóng)民,他會寫詩,好飲酒,因此,詩、酒成為他孤獨(dú)的影子,寂寞的朋友。當(dāng)然,你從他的詩歌中感覺不到孤獨(dú)和寂寞,只看到他的樂觀天成、樸素自然。他的桃源之水,從晉代一直流淌到今天,滋養(yǎng)著我們的靈魂。

他的詩,處處洋溢著熱情,充滿著快樂:“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山澗清且淺,遇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遠(yuǎn)處村落,裊裊炊煙,深巷狗吠,高樹雞鳴,那么有趣,那么生動;一條淺淺的山間小溪,一只小小的土雞燉湯,再加上家酒新熟,葛巾漉酒,那么天然,那么率真。還有,“日暮天無云,春風(fēng)扇微和。”“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疏?!边B微風(fēng)拂面、果蔬清香,都是可以贊嘆、可以謳歌的。這樣的一位農(nóng)民詩人,卻活得興味盎然,不管是一個(gè)人獨(dú)處,還是與朋友雅集,置杯幾上,抱琴竹下,那張素琴,一根琴弦都沒有,他卻彈得行云流水,余音繞梁。

他的心系于那些淳樸自然、真率無比的人們?!安恢袧h,無論魏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這不是神仙之地,這就是人世間。這里,人們愿意用汗水換取收獲,愿意用溫情維系人倫,這里,沒有官府的盤剝,沒有衙役的呼號,沒有森嚴(yán)的等級,沒有種種束縛,“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自由爛漫,純樸厚道,多情沖遠(yuǎn),快樂率真,這是一個(gè)多么平等、自由、快樂、理想的世界,這是他在極度貧困孤寂面前仍然堅(jiān)守的一方凈土,是他筆下快樂、清澈的源泉,是他心中的珍藏和秘密,難怪他自己寫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就是陶淵明,純粹,純真,自然,天成,他純凈不做作,他自然不矯情,他熱愛生活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而又難以與濁世同流合污,他生活的極端貧困和精神的極大富有,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保ㄋ巍ば翖壖玻?/span>

陶淵明,中國文學(xué)的一座燈塔,中國文人的一盞明燈,中國文化的一座豐碑。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蛟S,歸隱的盡頭是九江。

歸去來兮,浪跡天涯的游子!不管你是外出求學(xué),還是出門打工,還是四處經(jīng)商,或是異地當(dāng)官,不管你在臨近市縣,還是遠(yuǎn)在外省,或是漂洋過海,不管你是青春飛揚(yáng),還是中年持重,或是年老退休,也不管你是一文不名,還是有點(diǎn)余錢,或是事業(yè)有成,都請歸來吧,或一時(shí)半會,或小住時(shí)日,或安家定居,這里,都是你的家園。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李太白的攬勝之地


“一生好入名山游?!?/span>

石破天驚的一聲吶喊,告訴世人: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yuǎn)方。

這是一位天才詩人,又是一位超級驢友。

自25歲到60歲,在當(dāng)時(shí)的交通條件下,他一生五到九江,共寫詩文40多首。

他寫瀑布,“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他寫浪井,“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fēng)”;他寫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他寫鄱陽湖,“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他寫東林寺,“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他寫松門山,“松門拂古道,石鏡回清光”;他是如此熱愛這個(gè)地方:“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gè)盛唐。

這個(gè)人便是李白。

壯游天下,覽勝九江。九江的碧水青山,讓詩人為之心醉,而詩人放歌吟唱,也為山水增光添彩。

那年,25歲的李白初次離家,出巴蜀、下三峽,開始楚吳漫游。到江州,登廬山,寫下了驚風(fēng)雨泣鬼神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過了35年,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獲釋,第五次來到九江,60歲的他以非凡的才氣,寫下了不可一世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雖然對世道一次次失望,雖然無人賞識壯志難酬,雖然已經(jīng)花甲垂垂老矣,雖然剛剛脫離縲紲驚魂未定,可對于有嬰兒般童心者李白而言,卻沒有什么可以泯滅他的夢想,沒有什么可以壅塞他的熱情,他太愛赤縣神州這片土地,太愛大唐帝國這個(gè)時(shí)代,太愛山水,太愛詩歌,于是情不自禁、激情勃發(fā),用手中的生花妙筆,唱出了廬山的雄偉壯麗,唱出了心中的蓋世豪情,從而成為廬山詩歌之絕響。“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敝挥惺⑻茪庀?,才有如此眼界,如此景象,只有天才李白,才有如此心胸,如此文章。

要問李白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到九江?要回答這個(gè)問題,要到他的詩文中去尋找答案。“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名山發(fā)佳興,清賞亦何窮?”“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span>

《方輿勝覽》引《圖經(jīng)》講了這么一個(gè)故事:“李白性喜名山,飄然有物外志,以廬阜水石佳處,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有書堂舊址。后北歸,猶不忍去,指廬山曰:‘與君再會,不敢寒盟,丹崖綠壑,神其鑒之?!?/span>

還有,李白53歲時(shí),在宣城寫《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其中描寫廬山“長山橫蹙,九江卻轉(zhuǎn)。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潨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彼麑μ弥秾⒂螐]山很羨慕,說自己“孤負(fù)夙愿,慚未歸于名山”,說明內(nèi)心始終不忘廬山。據(jù)說他還說過:“予行天下,所游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李白說,我在九江等風(fēng)也等你!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strong>

——白居易的左遷之地


潯陽江畔。

楓葉荻花,扁舟一葉。

執(zhí)手淚眼,無語凝噎。

偏偏響起了琵琶聲。

那個(gè)晚上,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在逝者如斯的江水中,在孤光自照的月光下,終于等來了那陳舊琵琶、半老徐娘。于是,江州司馬與長安舊倡,文人與佳麗,逐臣與離婦,相互傾訴,同病相憐,主賓俱化,人我雙忘。一時(shí)間,百感交集,悲喜共鳴,兩者心中壓抑的悲愴終于噴薄而出,化為一大慟。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次看似無意的邂逅,一曲實(shí)藏于心的爆發(fā),成就了中國詩歌和中國文學(xué)永恒的經(jīng)典和傳奇。

千載琵琶曲,千載《琵琶行》。

“開元法曲無人記,一曲琵琶說到今?!保ㄇ濉埦S屏)

安史之亂后,大唐王朝積弊甚多。元和初年,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元稹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不顧自身安危,或上書論事,或面折廷爭,或彈劾權(quán)奸,或革除弊政,演繹了一出政治革新、文化精進(jìn)的好戲。但隨后,也導(dǎo)致了他們?nèi)f死投荒的生命沉淪。

作為新樂府運(yùn)動的旗手,白居易寫《新樂府》50篇,還寫了《觀刈麥》《秦中吟十首》等一系列諷喻詩,從而令權(quán)貴“變色”“扼腕”和“切齒”,于是,謗言起,貶謫至,一紙?jiān)t書,左降江州。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bào)之以歌。”在九江三年半時(shí)間里,白居易寫下了300多首詩歌、18篇文稿,其中《琵琶行》《與元九書》《草堂記》是對九江的三大貢獻(xiàn)?!杜眯小肥侵袊姼枋飞系镍櫰拗?,不僅轟動當(dāng)時(shí),而且流傳海外、澤被后世;《與元九書》提出“文章合為時(shí)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xué)理論,是現(xiàn)實(shí)主義文學(xué)的偉大宣言,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學(xu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草堂記》是中國山水園林的一篇寶貴文獻(xiàn)。

“江州,左匡廬,右江湖,士高氣清,富有佳境?!比绠嫷纳剿S厚的人文,給白居易以安慰,他決計(jì)泯滅悲歡,遁世絕俗,禮佛入禪,浪跡老莊,寄情山水,從而走上了一條超越現(xiàn)實(shí)、超越自我、超越苦痛的人生道路。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rèn)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白居易就是如此,被貶九江途中,“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剛到九江,“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與朋友分別時(sh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再后,山水可以悅目,“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人文可以入心,“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于是,便有了“廬山奇秀甲天下山”的真心點(diǎn)贊,有了入化后的脫胎換骨,“此地何妨便終老,譬如元是九江人”。

“樂天樂天歸去來。”這既是對自己的呼喚,也是對眾人的呼喚,這一聲呼喚,飽含深情,千年回響。

即使你遭受了生活的毒打,也請你來這兒療傷。心中有光,才能腳下有路,無畏前行,終會抵達(dá)遠(yuǎn)方。來到九江,會有朋友真誠地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未完待續(xù))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版權(quán)聲明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嘉琪

責(zé)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

評論

下載掌中九江

掃描二維碼下載,或者點(diǎn)擊這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