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官”戲在彭澤
□?洪應(yīng)龍
“加官”戲又叫跳“加官”,清朝乾嘉年間隨青陽腔傳入彭澤縣,成為彭澤高腔班的傳統(tǒng)節(jié)目。
“加官”戲不算正戲,一般正戲開場前由跳“加官”的演員表演跳“加官”,人稱“饒頭戲”,因是一人表演,不用換場景,也稱“圍子戲”。一百多年來,彭澤各鄉(xiāng)鎮(zhèn)高腔班正戲開場前跳“加官”約定成俗,少有更改。
“加官”戲要追溯到唐代。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處理朝政之余,喜歡到梨園看伶人表演。去的次數(shù)多了,一些阿諛奉承的大臣便投其所好,把陪圣上看戲當(dāng)作第一要務(wù)。丞相魏征頗有微詞。一天,唐太宗心血來潮,上臺學(xué)伶官表演,驀然發(fā)現(xiàn)“老冤家”魏征在臺下,慌忙抓起紅色面具戴上。魏征看在眼里,也隨手拿了一副白色面具上臺,規(guī)勸唐太宗:玩物有度,不可荒廢朝政。太宗欣然接受,君臣在臺上同演了一出“出將入相”。贏得一片掌聲。
魏征是清廉剛直的化身,天下梨園行紛紛模仿魏征的表演,這出戴面具的獨角戲漸漸傳到民間,名門大戶,達官顯貴每有喜慶則請演員來府上表演,表演者多投其所好,手中展開條幅,上書“加官進爵”“連升三級”,人稱此表演為跳“加官”。
彭澤縣“加官”戲最早出現(xiàn)在黃嶺鄉(xiāng)黃花畈新屋汪高腔班。黃嶺鄉(xiāng)黃花畈數(shù)平方公里,人煙輻輳,汪姓始祖仁仲公于大明永樂年間自安徽歙縣遷此定居,傳有九房,600余年聚族而居,不雜他姓。汪家奉行耕讀傳家的祖訓(xùn),今天,其九房祖堂仍可看到“賞心何在,聽鳥語催耕,綠野有煙皆稼穡;樂事匪他,觀雞窗課讀,青燈無夜不詩書”的老楹聯(lián)。汪家歷代名人輩出,道光癸巳科(1833年)狀元汪鳴相就出自該姓大房新屋汪。汪家重文輕賈,禁子弟入梨園行,但推崇青陽腔(高腔),舊時認為黃梅戲有傷風(fēng)化,唱黃梅戲都在遠離村莊的野外搭臺,唯高腔可以進村,還可進祖堂唱。縣志載:“清乾隆后,境內(nèi)贛北高腔盛行,今太平關(guān)、定山、黃嶺、黃花等鄉(xiāng)民間藝人自成劇團,農(nóng)閑走村串戶演出,整本戲有《三國》《岳傳》《郭子儀上壽》《目連救母》等,文辭典雅,和聲高亢,不用琴弦伴奏?!秉S花畈汪家新屋汪高腔班就是那時成立的。起初“加官戲”動作不規(guī)范,沒有固定演員,也不是每場戲必演跳“加官”。道光十三年(1833)新屋汪本村學(xué)子汪鳴相高中狀元,村中高腔班在黃板橋搭戲臺唱《大登殿》《桃園結(jié)義》《古城會》慶祝,正戲開場前,演武生的仲甫公一手執(zhí)朝笏,一手執(zhí)“加官進爵”的條幅,使出渾身解數(shù)跳了一出“加官”,引來全場喝彩。當(dāng)時看戲的有本縣縣令湖南巴陵人郭反筠和全縣鄉(xiāng)紳。汪家班“加官”戲一跳成名。從此縣內(nèi)各戲班演出前必跳“加官”,而且出現(xiàn)了專門演員,后來,名演員開門授徒,形成派系,一代代傳承。一些大戶官紳家堂會也增加了跳“加官”的內(nèi)容,有的專請?zhí)凹庸佟薄?/span>
清朝末年,新屋汪高腔班并為七甲咀高腔班,仍稱汪家班。生旦,跳“加官”的演員汪喜林是汪家班跳“加官”第七代傳人。他介紹:民國初年是彭澤高腔的鼎盛時期,著名的高腔班有定山、太平關(guān)、黃嶺、黃花、馬當(dāng)?shù)?,都有固定的跳“加官”的演員,他們除了在全縣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1000多個村莊巡回演出,還友情出演到波陽、湖口及安徽宿松、望江、東至。累計每年跳“加官”700余場。抗戰(zhàn)時國土淪陷,各地高腔班相繼解散。解放后僅上鄉(xiāng)太平關(guān)和黃花畈七甲咀兩地高腔班得以恢復(fù)。上個世紀50年代到文革前夕,他和上鄉(xiāng)班演員每年均跳“加官”80余場,那時,黃花畈七甲咀高腔班經(jīng)常到都昌鄉(xiāng)下和與彭澤交界的湖口流泗、大垅及安徽望江、東至等地演出,戲班到哪,他就把加“加官”跳到哪。他說,“加官”戲有儺的因素,東至縣有些村莊發(fā)生流行病或牲畜發(fā)瘟疫,都要請他去跳“加官”。
由于老一輩演員年齡普遍偏大,有的去世,演員青黃不接,1990年彭澤最后一個高腔班—汪家班解散。戲班解散了,但汪喜林依然堅持跳“加官”,多次參加全縣文藝匯演,1991年和2001年均獲個人表演優(yōu)秀獎。跳“加官”也經(jīng)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彭澤縣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今,汪喜林已耄耋之年,正傳藝給村里年輕人及他的繼承人小兒子。
說到跳“加官”,汪老介紹:跳“加官”不同于一般戲劇表演,自始至終只有舞蹈沒有說唱。表演者戴官帽、著錦袍、戴白色面具,手執(zhí)朝笏,或一手拿判官筆,一手展開寫好的“天官賜?!钡臈l幅,踩著鼓點側(cè)身退到前臺,然后舞之蹈之。
汪老說:表演者上下場都要以袖遮面,以此表示對先賢的敬畏。?跳“加官”対表演者要求嚴格,“加官”戲有特殊的臺步,譬如側(cè)身后退上場,臂如表演中常單腳支撐身體后退。動作與鑼鼓配合要嚴絲合縫,不能有分毫差池。不是所有生、老旦都可跳“加官”,表演者多為武生。因是純動作戲,首先要諳熟套路,其次要手腳靈活、動作嫻熟。是行家,是生手,一跳便知,其藝術(shù)效果有星淵之別。他說:“加官”的舞蹈表演,按東西南北中五個不同方位,用不同的肢體語言表達不同的祈福內(nèi)容。不外乎“魁星點斗”“加官進爵”“五子登科”“福如東?!薄帮L(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如果唱堂會,是官員升遷,表演者手中展開的條幅必是“連升三級”;是禳災(zāi)除穢,條幅上則寫”人口清吉”或“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是慶生,必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其余多寫“天官賜?!薄L凹庸佟庇泄潭ǖ男问?。表演者積累了一套嫻熟的舞蹈動作,既有規(guī)矩約束又靈活自由,嚴肅中不失詼諧,動作`繁復(fù)緊張,表演者要漫不經(jīng)心,游刃有余。
“加官”戲在我國歷史悠久,流傳范圍十分廣泛。全國許多劇種都有“加官”戲。被譽為明代的《清明上河圖》—《南都繁會景物卷》中描繪伶人“穿蟒袍,戴官帽,手持展開的條幅”,就是跳“加官”?!度辶滞馐贰返谑兀骸棒敽擦謶z才擇婿,遽公孫富室招親”中也有記載:“須臾送定了戲,樂聲止了,遽公孫下來告過丈人同二位表叔的戲,又和兩個山人平行了禮。戲子上來參了堂,磕頭下去,打動鑼鼓,跳了一出“加官”,演了一出《張仙送子》,一出《封贈》。
我縣“加官”戲自清朝乾嘉年間(約1755—1765)隨青陽腔傳到彭澤,始落地生根。當(dāng)時高腔戲風(fēng)靡全縣,開始坐在板凳上唱,后來太平關(guān)、黃嶺、定山、馬當(dāng)、黃花等地成立了高腔班,大都有戲袍戲帽,“加官”面具,設(shè)備齊全。其中黃花高腔班成立較晚。《黃花鎮(zhèn)志》載:清朝末年,黃花一帶主要從彭澤上鄉(xiāng)〈定山)傳來戲種,尤以中門李村李蘇賢為首,與七甲咀、陶家榜、泉山陽當(dāng)滸合作,組成了五六十人的戲班,制備幾大箱戲子衣、帽、“加官”面具。傳至民國,著名演員有李姣禮、李術(shù)保、朱新福、陽祥光等。戲?。?span style="font-size: 1.125r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mode: wrap;">劇目)有《古城會》《桃園結(jié)義》《林沖送劍》《磨盤會》等。演出范圍上至楊梓,下到馬當(dāng)。及外省宿松、東至?!凹庸佟睉螂S戲班流動演出流傳到全縣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1000多個自然村,定山、太平關(guān)戲班外演到毗鄰的湖口、都昌,黃嶺黃花戲班友情出演到波陽及安徽東至、宿松、望江。民國初年,“加官”戲每年在境內(nèi)及周邊演出幾百場?!凹庸佟睉虺闪巳h及周邊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劇目。解放初期,黃花畈汪家班仍把“加官”戲演到了湖口與彭澤接壤的流泗、大垅及安徽宿松套口、望江和東至的東流鎮(zhèn)`。那時,村里孩子是看“加官戲”長大的,沒準自己滿月就請戲班唱過“加官”戲,那時,方湖灘上的放牛娃都能模仿演員跳“加官”。
“加官”戲為什么能在彭澤廣泛流傳并不斷向周邊輻射?除了劇種本身受歡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江南古邑彭澤,漢高祖3年(公元前201年)建縣,以彭蠡澤(鄱陽湖)在西而得名。縣境位于江西北陲,長江之濱,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東北與安徽交界,南與波陽都昌接壤,西與湖口毗連。其狀元故里汪家班所在黃嶺鄉(xiāng)屬半山區(qū)半丘陵地帶,東鄰東升和上十嶺,南鄰黃樂林場,西鄰芙蓉墩鎮(zhèn),北與黃花比鄰。鄉(xiāng)政府旁邊就是浩州古城遺址和彭澤舊縣遺址,今稱舊縣街。唐代名臣狄仁杰曾在此任縣令。遺址上仍有大圣塔、狄公祠、仙人橋、縱囚墩等千年遺存。著名的徽饒古道從境內(nèi)穿過,該鄉(xiāng)分南北兩畈,即長樂畈和黃花畈,黃花畈稱北畈,呈長方形,東南至西北走向,面積5平方公里。有良田5000余畝,兩條鄉(xiāng)河在西端交匯注入方湖。沿畈分布20多個自然村,由金黃村和繁榮村管轄。這就是歷史上“十戶人家九讀書”的黃花畈汪家。600余年聚族而居,有人煙900戶,人口5000余。其金黃村老屋灣是我國文化名人汪辟疆(國垣)的出生地,現(xiàn)當(dāng)代著名作家方方的故鄉(xiāng),是名傳遐邇的才子村。無論高腔戲還是“加官”戲,雅中有俗,讀書人和老百姓都喜歡。
由于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的原因,彭澤“加官”戲才流傳廣泛,歷久不衰。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zé)編:鐘千惠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