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如詩 思念似河
■ 宋曉梅
在外生活了這么些年,我對家鄉(xiāng)越發(fā)地惦念。
中秋節(jié),我回了趟老家。和往常一樣,閑暇之余我就跟著家人四處走走看看,父親就會像一位資深導游給我們講述著家鄉(xiāng)的變化。
家鄉(xiāng)這些年確實大變樣。沿著家門前的路一直往下走就到了鄱陽湖,鄱陽湖堤壩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紫陽堤”。紫陽堤有悠久的歷史,它始修于北宋崇寧四年。這些年,紫陽堤經(jīng)過改造升華,不僅裝了燈、修了路,堤壩下面還建了廣場,它不再單純地只是一座水利工程,還是家鄉(xiāng)人民重要的休閑場地,可以散步,可以跳廣場舞。
我跟父親來到了鄱陽湖畔,望著紫陽堤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父親笑著對我們說:“現(xiàn)在到鄱陽湖散步還得說普通話了?!蔽液茉尞?。父親指著不遠處的一群人說:“看到那些人了嗎?他們都不是本地人,是外地來的游客?!?/span>
說話間,那群人朝我們走了過來。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男人快步走向我們,禮貌地向我們問路。果然如父親所料,他們是從湖北武漢過來的游客,特意趁著中秋假期一家人來看看鄱陽湖,第二天還會去登廬山。他說,平時只是在網(wǎng)上了解九江,只知道九江有廬山和鄱陽湖,但是百聞不如一見。如今他真正站在鄱陽湖畔,感覺很震撼。他感慨道:“紫陽堤果真是名不虛傳!”這樣的外地游客父親經(jīng)常遇見。說到這里,父親的眉宇間帶著一絲孩童般的得意與驕傲。
父親今年已經(jīng)75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母親也年過七旬,腿腳不便。他們年輕的時候,拉扯著我們姐妹五個長大很不容易。如今,我們都生活在外地,總想著把二老接到身邊住??墒歉赣H和母親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
母親年輕時吃了很多苦,為了撫養(yǎng)我們長大,她在老家開了個小百貨店,因為長年勞累落下關節(jié)炎。我們陸續(xù)參加工作之后,母親歲數(shù)也大了,就沒再開店了??墒情e下來的母親反倒覺得不習慣,每到周末,她都會守著我們姐妹的電話。我們知道,母親忙碌了一輩子,過不慣清閑的日子。為了讓她老年生活豐富些,我們把家里的老式電視換成了液晶電視,還給她配了智能手機。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母親學習能力強,沒多久就會使用智能手機跟我們聊微信、發(fā)視頻??墒菃栴}也來了,母親的眼睛也老花得更加嚴重。父親說,母親自從用上了智能手機之后,就迷上了刷短視頻,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有空她就刷。
我們姐妹幾個商量了下,想把母親接到廈門住段時間,一來讓她散散心,二來也想著廈門天氣暖和,有利于緩解她關節(jié)的疼痛??墒侨螒{我們姐妹幾個怎么勸,她說什么也不同意出去。我們原先不太理解,直到那天我走進了她的老年生活,才明白了其中緣由。
原來前不久,母親在她老姐妹的攛掇下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聲樂班。老年大學離我家沒有多少路,母親每周去上兩節(jié)課,不論風雨,樂此不疲。時隔這么多年,這是母親第一次走出家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母親學習很努力,她開心地告訴我們,她當上了班長。母親不僅學聲樂,還學二胡和鋼琴,她經(jīng)常參加老年大學組織的團建活動,和老姐妹老哥們四處走走,彌補年輕時不曾實現(xiàn)過的缺憾。此時的母親,已不再是成天淹沒在柴米油鹽里的老太太,她就像少女般渾身煥發(fā)出青春的活力。
中秋節(jié)回家,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家里的墻壁都刷上了漂亮的白色墻漆,窗戶也經(jīng)過了精心改造,裝上了古色古香的窗欞,青頂白墻的房子看起來別有一番韻味。父親告訴我們,如今市里正在建設舊城改造項目,我們家正好處在項目地段,所以政府幫咱們把墻都翻新了。父親說改造后的舊城將集時尚購物、特色餐飲、民宿客棧、娛樂休閑及文化體驗于一體,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覽家鄉(xiāng),為他們呈現(xiàn)一個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的古城景區(qū)。得知這個消息,我很興奮,廬山市古稱“南康府”,歷史上就屬于文化名城。如今還原“南康城”傳統(tǒng)的繁榮,真是舊貌換新顏??!
如今的家鄉(xiāng),不僅建有現(xiàn)代的高樓,還保留著原有的古建筑,好似詩歌般現(xiàn)代與古樸交融。市中心的周瑜點將臺依然威武莊嚴、保存完好;五公里之外的白鹿洞書院依然千年不老,游客盈門;傳唱了數(shù)百年的西河戲,依然清脆動聽、余音繞梁。走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看著錯落有致的樓宇、整潔干凈的街道,我不禁心生感慨,家鄉(xiāng)的人們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努力地拼接我們的記憶,擦拭傳統(tǒng)文化的燈盞,照亮著游子們回家的路……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