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猶如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和智慧。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七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明月山麻布繡項目傳承人楊倩與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柯爾克孜族刺繡傳承人尼沙汗·吐爾干共同創(chuàng)作了刺繡作品《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近日,記者采訪到這兩位來自不同地域卻因刺繡而結(jié)緣的非遺傳承人,聽她們講述這幅非凡作品背后的動人故事與深厚情懷。
“針尖上的江西韻味”
——贛繡(明月山麻布繡)的獨特魅力
贛繡,作為江西的傳統(tǒng)技藝瑰寶,以細膩的針法、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圖案而聞名遐邇,明月山麻布繡則是贛繡百花齊艷中的其中一枝。贛繡(明月山麻布繡)傳承人楊倩介紹道,“贛繡常常描繪江西的山水風光、民俗文化等,針法細膩多變,色彩鮮艷明快。每一針都仿佛在訴說著江西的故事,傳遞著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蘊?!?/p>
▲贛繡(明月山麻布繡)傳承人楊倩
通過楊倩的講述,記者了解到,她之所以走上了明月山麻布繡這條傳承之路,最初是源于她的外祖母。小時候,她的外祖母便會用刺繡制作各種生活用品和一些小配飾,那時候的她便十分熱愛這些小配飾,并對刺繡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后來通過專業(yè)的刺繡學習以及多年的技藝鉆研,逐漸便成為了宜春市明月山麻布繡的傳承人。
從事刺繡這些年,楊倩創(chuàng)作了許多精美的作品,例如《中華秋沙鴨》《華木蓮》《溫湯古井泉街夜景圖》等?;貞涍^往的創(chuàng)作歷程,楊倩感慨萬千,一路走來,她不斷突破自我,她說:“就比如之前創(chuàng)作的《獅虎圖》,為了在同一塊繡布上一面繡成是獅,一面繡成是虎,那么我正反兩面圖案、顏色、針法都要用不同的。還有《伯樂花臺屏》里面花朵的粉色漸變,我采用的是十六分之四的絲線繡制,用的針法為平針里面的散套針。這些都是我刺繡過程中曾經(jīng)遇到的挑戰(zhàn)?!?/p>
“指尖上的新疆風情”
——柯繡的大氣之美
柯繡,全稱為柯爾克孜族刺繡,是一種特殊的民族民間刺繡藝術(shù),主要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柯爾克孜族聚居區(qū)。新疆柯繡傳承人尼沙汗·吐爾干表示,柯繡色彩艷麗、圖案大氣,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它承載著新疆的歷史與文化,展現(xiàn)出這片廣袤土地的壯美與豪邁。她介紹道:“柯爾克孜族刺繡有很多種繡法,有鉤針、繡花針、空心針等,而我主學的是鉤繡和十字繡?!?/p>
▲柯繡傳承人尼沙汗·吐爾干。攝影丨謝智
在尼沙汗·吐爾干的認知中,傳承柯繡已經(jīng)成為了她一生的事業(yè)。目前她正在克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擔任一名刺繡教師,她回憶道:“我還記得我是從6歲開始從奶奶那里學的刺繡,當時奶奶和很多婦女在白氈房里一起繡羊毛毯,我看見后覺得非常有趣,旁邊一個阿姨便問我想試試嗎?于是我從這位阿姨這學會了我的第一針,那天之后,我對刺繡的熱情越來越高,就這樣我慢慢地學會了柯爾克孜族刺繡?!?/p>
▲攝影丨謝智
“碰撞與融合的藝術(shù)之旅”
——合作中的挑戰(zhàn)與突破
據(jù)了解,這幅刺繡作品寬49cm、高75cm?!?9”寓意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寓意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并且,它以數(shù)字“75”為主體結(jié)構(gòu),“7”和“5”分別包含了江西與克州最具代表性的元素,“7”的部分由江西宜春的楊倩用贛繡(明月山麻布繡)技藝完成;“5”的部分由新疆克州的尼沙汗·吐爾干用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完成。
▲攝影丨謝智
在談到此次合作時,兩位傳承人眼中滿是激動與感慨。楊倩說道:“當贛繡與柯繡相遇,那是一種奇妙的碰撞。我們從最初的陌生到逐漸熟悉彼此的技藝,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與驚喜?!蹦嵘澈埂ね聽柛梢舱劦剑骸斑@次我看到贛繡,它的繡法特別精致、惟妙惟肖,我很受震撼。雖然贛繡和柯繡風格迥異而且針法也不同,但是兩者都承載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的熱愛。”
不過不同風格的刺繡融合并非易事,楊倩表示,贛繡的細膩與柯繡的大氣如何協(xié)調(diào),色彩的搭配怎樣才能既突出各自特色又不失和諧,這些都是她們需要攻克的難題。尼沙汗·吐爾干在采訪中與記者分享道:“這個作品的制作,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用細線進行刺繡,因為江西老師用線非常細,繡得特別精致,而柯繡經(jīng)常用的是比較粗的線。此外,使用鉤針和繡花針兩種刺繡工具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挑戰(zhàn)?!?/p>
▲攝影丨謝智
然而,困難并沒有阻擋她們前進的腳步。她們反復溝通、共同探討,不斷調(diào)整刺繡方案。在繡制過程中,互相學習對方的針法,取長補短。通過不斷地嘗試和磨合,逐漸找到了一種平衡,讓贛繡和柯繡在作品中相得益彰。
9月29日,贛繡(明月山麻布繡)傳承人楊倩和柯繡傳承人尼沙汗·吐爾干正式將刺繡作品捐贈給克州博物館,克州博物館向她們頒發(fā)永久收藏證書。江西日報社江西新聞客戶端向楊倩和尼沙汗·吐爾干頒發(fā)了“江西新聞客戶端非遺智庫專家”證書。
“傳承之路,任重道遠”
——非遺傳承的責任與擔當
對于非遺傳承,兩位傳承人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楊倩表示:“非遺傳承是我們肩負的重大使命,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努力,讓贛繡這一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尼沙汗·吐爾干也說道:“柯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們有責任將它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柯繡?!?/p>
此次贛新非遺的合作,不僅是藝術(shù)的交流,更是非遺傳承的一次積極探索。兩位傳承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為非遺傳承開辟新的道路,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和參與到非遺保護中來。她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將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吳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