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花甲卻精力充沛,性格直爽卻心思細膩,這是記者見到董學柏的第一印象。今年60歲的董學柏是九江市創(chuàng)客協(xié)會會長、濂溪區(qū)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會黨支部書記。他25年如一日,一直在愛心公益路上奔跑,個人捐贈的款物價值達260余萬,榮登“江西好人”“九江好人”“濂溪好人”榜。
有能力了,就要回報社會
“別人送了我媽媽一個雞蛋,我媽媽可能要還兩個。”董學柏回憶起自己成長經(jīng)歷,母親就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一路走來,母親的言傳身教,以及周圍人耳濡目染的善舉,讓愛心、善良的種子自幼年起便在他心中萌芽。
2000年,董學柏下海經(jīng)商創(chuàng)業(yè),從那時起,他就決定每年拿出5%的利潤用于愛心公益事業(yè)。他說,“我小時候家庭困難,得到過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現(xiàn)在有能力了,就要回報社會,去幫助更多的人?!?/span>
幫助他人,是一種習慣
25年來,董學柏的愛心足跡遍布九江各地,幫助的人不計其數(shù)。每年春節(jié),董學柏都帶著家人走訪慰問貧困戶和敬老院、社會福利院,尤其是殘疾人特困戶和孤殘老人。董學柏一家先后到過都昌縣、廬山市、德安縣、修水縣、永修縣、彭澤縣、濂溪區(qū)等地,看望困難群體。
“幫助他人,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選擇?!边@是董學柏常說的一句話。當有人問他為何愿意如此無私奉獻時,董學柏說:“我想在有生之年,幫助更多困難之人。幫助他人,快樂自我,再苦再累也值!”
不求回報,一雙簡單的毛線手套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董學柏的家中有一雙手工編織的毛線手套,雖不算精致,但對他來說卻彌足珍貴。
2004年,董學柏和桂某相識,兩人一個老板,一個辦公室主任,因管理風格相左,桂某離職后,兩人便斷了聯(lián)系。2016年,董學柏得知桂某遭遇變故,雙腿殘疾,兒子外出10年杳無音信,兒媳離家出走,剩下一個孫子,僅靠妻子一個人在學校掃地賺錢維持全家生活經(jīng)濟來源,很是困難。董學柏便和妻子商量想了各種辦法幫助他們,一直到桂某孫子大學畢業(yè)后找到工作。
在董學柏每年的探望幫助下,兩人漸漸摒棄前嫌。2021年,董學柏動手術(shù)住院,70多歲的桂某輾轉(zhuǎn)多趟交通工具前來探望,手里還拿著積攢了不知道多久的1000元錢,董學柏心知桂某生活艱難,經(jīng)濟拮據(jù),這1000元來之不易,無論如何不肯收下。于是桂某逢年過節(jié)便給董學柏送來自己手工編織的毛線手套。
桂某的經(jīng)濟狀況不佳,一雙毛線手套雖然樸素,卻飽含真情。二十多年來,董學柏幫助過的人不計其數(shù),他從不奢求任何回報,只是憑心而動,從“心”出發(fā)。
他好像天然就有一顆利他之心
“要我怎么幫你?你盡管說。”不講客套話,說怎么幫就怎么幫,每一次,促進會會員企業(yè)有困難找到他,董學柏都這般直爽。
如何開好晨會,如何制定組織架構(gòu),如何招聘員工……事無巨細,董學柏手把手、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下海創(chuàng)業(yè)25年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大家。
董學柏不僅在經(jīng)濟上對他人進行幫扶,更潛心致力授人以漁。在他的推動下,促進會開設(shè)了“九江創(chuàng)業(yè)講堂”“九江創(chuàng)客沙龍”,堅持免費為中小企業(yè)主和個體戶老板進行觀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培訓。每月4場講座培訓,從最初每次30至40人聽課,發(fā)展到后來場場爆滿。
“他好像天然就有一顆利他之心,我們都愿意跟著他干?!贝龠M會會員藍曉蕓這樣評價他。(濂溪區(qū)融媒體中心 記者?李美琳 黃澤棋 盧立群)
(來源:九江濂溪區(qū)發(fā)布)
編輯:方旬瑜
責編:鐘千惠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