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今天是八月十五 “中秋節(jié)”,讓我們一起穿越千年,透過精美的傳世文物,來了解古人是如何過中秋的。
焚香拜月
明·萬歷 青花開光動物紋三角香爐
景德鎮(zhèn)外銷瓷博物館館藏
爐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爐內(nèi)光素無紋飾,外壁同“克拉克”瓷風格一樣分格青花裝飾??谘靥幚L青花單線一周,主圖大開光內(nèi)繪駿馬紋飾。香爐整體釉面光潔,青花呈色明快,繪者心態(tài)從容,畫風率意,了無拘謹,紋飾繁簡得當。
在中秋月圓夜,古人也常焚香拜月,寄托美好的心愿。焚香拜月是中國由來已久的習俗。
古時便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此處所謂“朝”、“夕”皆為祭拜之意說的正是周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拜月在當時,祭月與祭日同等被重視。因為講究陰陽相合,才能天下相和。
五代·《浣月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煮飲團茶
宋·建盞
景德鎮(zhèn)外銷瓷博物館館藏
束口,口沿外撇,內(nèi)沿下有一道凸邊,斜腹,圈足,足底露胎。盞里滿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淚痕。釉呈醬色,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jié)晶,俗稱“兔毫斑”。
北宋《文會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朝在中秋就有寓意團圓的煮飲團茶習俗,宋朝斗茶之風盛行,喝茶賞月的文化更是繁榮昌盛。從權(quán)貴到百姓,都愛在中秋之夜,分食月餅,品茗聊天。
建盞“因茶而生”,為“斗茶”而制,斗茶使用的兔毫碗,在燒制過程中,因高溫產(chǎn)生窯變,衍生出形似 “兔毫”的美麗紋樣,經(jīng)過光的照耀,光彩奪目,如同漫月中的玉兔。
喝茶賞月
清·同治 青釉刻花廣彩八寶紋邊人物紋盤
景德鎮(zhèn)外銷瓷博物館館藏
圓形,折沿口,淺腹,圓圈足 ,口沿描金。此盤在施豆青釉上彩繪,邊飾吉祥雜寶紋飾色彩艷麗,繁而不亂。主圖描繪貴族生活享樂場景,人物神態(tài)與紋飾刻畫傳神,惟妙惟肖。生動的向西方展示古代中國貴族輕松歡愉、充滿親情的庭院生活。
清·同治 青釉刻花廣彩八寶紋邊人物紋盤
景德鎮(zhèn)外銷瓷博物館館藏
除了焚香拜月的祈愿禮俗之外,古人在中秋這天還會居于庭院中喝茶賞月,亦是一段金秋佳趣。館藏這件清同治青釉刻花廣彩八寶紋邊人物紋盤,畫面中備置糕餅、邀親喚友,節(jié)日氛圍濃厚。于月色下靜焚一炷香,悠閑一刻,怡然自得,勝卻人間無數(shù)。
中秋佳節(jié),滿月當空。何不暫緩俗務(wù),焚幾炷香,賞一輪月,喝片刻茶,仰望夜空,成就內(nèi)心的圓滿。
中秋佳節(jié),皓月當空,文中每一件文物都體現(xiàn)著人們對中秋文化的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延續(xù)千年的思念。這些對月、對自然的無限遐思,于各類傳世器物的形態(tài)、氣韻中得以體現(xiàn)。
中秋佳節(jié),景德鎮(zhèn)外銷瓷博物館全體員工祝大家中秋快樂!
(來源:昌江區(qū)融媒體中心)
編輯:吳晨
責編:鐘千惠
審核:吳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