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抗洪江洲決口之后
■ 魏改生
1998年,長江發(fā)生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6月24日,長江九江段水位突破19.5米的警戒線。按照市防汛指揮部的部署,九江縣委、縣政府立即組織沿江鄉(xiāng)鎮(zhèn)和內(nèi)湖鄉(xiāng)鎮(zhèn)的干部群眾日夜巡堤查險。根據(jù)以往九江縣防汛的慣例,縣委書記負責江新洲大堤,縣長負責永安大堤的防汛。從6月24日起,我駐守江洲,同縣里其他領導一起帶著水利技術員日夜巡堤查險,并盡最大的努力準備了較為充足的防汛物資,不敢有任何麻痹松懈。7月13日長江水位開始回落,正當我們準備返回縣城籌備召開防汛總結表彰大會時,從7月16日開始長江水位陡漲,到8月2日,九江水位達到23.03米,比警戒水位高出3.5米多。江新洲處于長江中心,大堤土質(zhì)差,防洪標準低,又經(jīng)過幾十天高水位的浸泡,大堤險象環(huán)生,危在旦夕。8月4日晚9時15分,江洲大堤洲頭段潰堤。由于事先已做了可能潰堤的預案,政府早在7月中旬就已動員堤內(nèi)的老百姓轉移到大堤上搭帳篷居住或到九江等地投親靠友,絕大部分老百姓已作了轉移,加上在潰堤后省、市全力組織大營救,因而未造成大批人員傷亡的慘劇。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江新洲的災情。8月25日上午,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建設部部長俞正聲率領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的災情調(diào)查組來到江洲,看望災民,調(diào)查災情。走進村民余元榮的臨時帳篷里,俞正聲親切地說:“朱镕基總理讓我來看望你們,希望你們振作精神,克服困難,黨和政府會盡力想辦法幫助你們重建家園?!碑斎障挛?,俞正聲在九江賓館聽取九江市及受災嚴重的九江縣、都昌縣、永修縣、湖口縣的災情匯報,并就災后重建和根治長江、鄱陽湖水患等問題征求意見。當我得知國務院調(diào)查組有讓江新洲平垸行洪的方案時,我在會上表示決不能讓江新洲平垸行洪。為此,我斗膽講了四條意見,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江洲破壩,是天災,不是人禍。我作為縣委書記,對江洲破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們確實盡力了,請求上級對江洲破壩的原因進行調(diào)查,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組織上怎么處分我,我都會接受。第二,江新洲要移民建鎮(zhèn)絕非易事,江洲鎮(zhèn)有3.5萬人口,新洲墾殖場也有6500人,加起來有4萬多人。不談這4萬多人今后的生計難以解決,就是移民建鎮(zhèn)選址都很困難。第三,今年的汛情嚴重程度超歷史,就是不破堤,農(nóng)作物也會因內(nèi)澇絕收?,F(xiàn)在無非是破了一個口子,我一定負責在下半年把口子堵起來。第四,江新洲是全省的重點產(chǎn)棉區(qū),棉花是國家緊缺的戰(zhàn)略物資,把這個國家優(yōu)質(zhì)棉基地廢掉太可惜。
可能是被我的陳述所打動,俞正聲沒有再堅持讓江新洲平垸行洪的意見。在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縣委決定,采用機械化施工的方式復堤堵口。從10月份開始,經(jīng)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終于在1999年元旦前夕勝利完成復堤堵口任務,同時災后重建工作有序展開。我自6月24日至春節(jié)的大半年時間從未回過一次家,除參加國務院調(diào)查組匯報會之外,沒有離開過江新洲半步,每天不是在復堤堵口現(xiàn)場,就是下到村組督促災后重建,就連除夕我都是同江洲鎮(zhèn)敬老院的老人們一起度過的。在江洲過年時,聽到除夕夜爆竹聲不絕于耳,我的內(nèi)心五味雜陳,既有面對洪災無能為力的自責,也為自己能在上級領導面前敢于直言保住江新洲不平垸行洪而欣慰,更為勤勞的江新洲人民對我的理解、包容而感動。
2003年4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利用“五一”假期上廬山,俞書記問市領導:“當年江新洲破堤的那個縣委書記現(xiàn)在在哪里?”市領導回答說:“現(xiàn)在在廬山工作。”當晚在廬山別墅村賓館,俞正聲書記握著我的手,親切地說:“老魏,你還好嗎?”我立馬回答:“感謝組織上的關心,我很好。”市領導當即表示,俞書記在廬山休息兩天,就由我主陪。“五一”那天上午,我陪同俞正聲書記一行游覽廬山植物園。中途在廬山植物園接待室休息時,俞正聲提及當年我在九江賓館向他匯報不讓江新洲平垸行洪的事,他對我說:“你能夠在上級領導面前敢講真話很難得。共產(chǎn)黨人就是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span>
江洲破壩已經(jīng)過去20多年了。2017年的秋天,我陪同時任省老年體協(xié)主席張逢雨在江新洲大堤游覽。作為曾經(jīng)主管江西農(nóng)業(yè)的副省長,他看到江新洲大堤上一棟棟別墅式樓房拔地而起,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看到老百姓臉上洋溢著笑容,他越看越高興。他說,真沒有想到,江新洲大災之后實現(xiàn)了大發(fā)展,衷心祝福江新洲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老領導的話,道出了我作為一個曾經(jīng)在九江縣奮斗過八年的老人的心聲。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鐘千惠
責編:劉蕓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