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人民日報》7版整版稿件《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人文觀察)》,大篇幅報道了九江穩(wěn)步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并配發(f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qū)段琵琶亭照片。
內(nèi)容摘要:
從雪域高原奔騰而下,向著大海奔流而去。長江,我國第一大河流,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隨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wěn)步推進,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日益綻放出新的時代華彩,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長江文化正在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長江春水綠堪染”
修復生態(tài),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冬日清晨,江西九江。漫步長江江岸,登臨琵琶亭,只見江面水汽蒸騰、白霧繚繞,長江猶如一條巨龍,穿云破霧、迤邐而來,深綠的江水承載著一艘艘輪船駛向遠方,兩岸蘆葦在晨風中輕輕搖曳……
1200多年前的一個秋夜,詩人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寫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千載時光飛逝,長江奔流依舊,但長江兩岸卻早已換了人間。
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度背負沉重的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壓力。九江市民汪健在江畔生活了一輩子,親眼見證長江環(huán)境的變遷。在他的回憶中:“以前江上有很多采砂船,岸邊到處是礦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江水渾濁不堪?!?/p>
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長江江西段被列為7個重點建設區(qū)之一。九江乘勢而上,努力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下大力氣拆除沿江非法碼頭、泊位,騰出岸線;治理廢棄礦山,開展礦區(qū)綠化……長江九江段恢復水清岸綠,形成“堤外生態(tài)綠化帶、堤內(nèi)園林景觀帶”的百里長江風光帶,“一江碧水向東流”美景重現(xiàn)。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串景成線,助推長江
沿岸文旅融合發(fā)展
“萬里長江門前過,千頃鄱湖屋邊繞。奇秀匡廬似脊梁,甘棠南門是明眸?!闭f起九江的文旅資源,九江市潯陽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健蓉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shù)歌詠長江的詩作,其中1.6萬余首與九江相關,陶淵明、李白、白居易、周敦頤……都曾在九江寫下杰作,詩詞文化是九江文化和長江文化的重要特色?!?/p>
隨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qū)段建設不斷推進,深厚的文化資源成為九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琵琶亭上重溫白居易《琵琶行》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石鐘山上探訪蘇軾寫作《石鐘山記》的心路,在白鹿洞書院品味千年文脈、感悟為學修身的要旨……“詩意長江、詩畫九江”,引來游客如織。2023年九江市累計接待游客超8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4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魏菲
責編:劉蕓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