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澄
敗李成?降張用?初次入九江
建炎四年(1130)九月開始,叛將李成率馬進等部將占領(lǐng)江州,并以此為基地,繼續(xù)攻掠,直到筠州(治今高安),有席卷東南之意,對剛剛成立的南宋趙構(gòu)朝廷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紹興元年(1131)三月,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領(lǐng)岳飛等攻克筠州,馬進敗逃。岳飛又深夜引兵,人銜枚,馬勒口,悄悄趕到武寧縣朱家山,埋伏于密林之中。待馬進一到,岳飛指揮伏兵一躍而出,大敗敵軍。后縣民葛利民有《朱家山懷岳忠武王》詩贊嘆說:
中原金虜寇氛張,此輩乘機草竊忙。
真見將軍神算略,翻憐小丑枉猖狂。
千峰壁立排軍陣,萬壑云屯莽戰(zhàn)場。
八百年來陳跡杳,煙巖殺氣尚飛揚。
已趕到建昌縣(含今永修、安義)的李成不甘失敗,率兵反撲,張俊又率岳飛等于奉新樓子莊大敗之。樓子莊一戰(zhàn),李成叛軍損失慘重,再無還手之力。張俊與岳飛兵分兩路,張俊往東北方向收復江州,岳飛往西北方向追擊李成。李成逃進武寧縣三十多里,遇河水暴漲,叛軍無以渡河,又被岳家軍殲殺無數(shù),李成率殘部倉皇逃遁,武寧縣也因此得以躲過一場浩劫。
據(jù)道光《武寧縣志》所錄文獻記載,岳飛在武寧的征戰(zhàn)得到了當?shù)亓x士的大力協(xié)助。鄭埜(yě)《葉宣義傳》記載:葉楩(pián)字國材,武寧羅溪鄉(xiāng)廉村人,年輕時中進士,懷豪俠之氣,負經(jīng)世之才。岳飛提兵到南昌時,葉楩親自扶杖入軍營獻上攻取之策,岳飛大喜,請他隨軍參與謀劃,多有裨益。鄭埜閱讀了葉楩的《沉帚集》后感嘆地說:“其奔逸之氣,嵬鴻之文直欲效武穆王精忠血性淋漓紙上?!崩鋺摇独溥M士傳》記載:冷洙(zhū)字晦源,橫路鄉(xiāng)人,宣和六年(1124)進士,岳飛知道他有御變之才,檄召他和湯執(zhí)中(字季權(quán),武寧上湯人,少有志略,曾入抗金名將宗澤軍幕)募集鄉(xiāng)兵抵御匪軍。冷洙等先在印斗港打敗了李成部隊。李成大怒,率眾來斗,把他們圍于殷土橋,冷洙冒死突圍,力竭而死,其兄長冷澄和弟弟冷沖更是死戰(zhàn),直到岳家軍殺到,斬獲無數(shù)。武寧民眾感戴岳飛率軍“解一邑倒懸于指顧之間”,掛岳飛之像于城隍廟中世代拜祀,葉楩和冷洙配享左右。
李成兵敗后,不敢在江南停留,慌忙由獨木渡退到江北的蘄春。岳飛率軍從武寧東進,到九江與張俊會師,這是岳飛首次來到九江,在此屯駐四十余天后渡江再破李成。此后,張用流竄到瑞昌和義寧軍(今修水、銅鼓)一帶。張俊決定乘著大敗李成的聲威招降張用,他把這一任務(wù)交給了岳飛。張用夫婦一向敬服岳飛的驍勇和威望,當即率五萬人于瑞昌丁家洲接受收編。張俊非常高興,對自己的部下說:“岳公的果敢和謀略,我和你們都不如啊!”班師后,張俊向朝廷報告說,在此次平定江西的戰(zhàn)斗中,岳飛功居第一。
七月,朝廷將岳飛部隊改稱神武右副軍,升岳飛為神武右副軍統(tǒng)制(即神武右副軍的司令),屯駐洪州(今南昌),彈壓“盜賊”。于是,岳家軍接取留在徽州的家眷,大約在八月底或九月初進駐洪州。十二月,朝廷再升岳家軍為神武副軍,升岳飛為神武副軍都統(tǒng)制(即神武副軍的總司令)。
升制置?鎮(zhèn)江防?始家于九江
紹興二年(1132),岳飛第一次獨立率軍轉(zhuǎn)戰(zhàn)荊湖南路及兩廣之間,盛夏時節(jié)往返追逐數(shù)千里,成功擊潰了兵力和聲威上占很大優(yōu)勢的曹成叛軍,年僅30歲的岳飛再創(chuàng)奇跡,抗金名臣李綱贊嘆說:“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六月,朝廷升岳飛為武安軍承宣使,并命令他帶領(lǐng)本部人馬以及韓京、吳錫的軍隊去江州駐扎,岳飛再次來到九江。九江“負江面山,形勝盤踞,”既是風景如畫的城市,又是江南的屏障,岳飛非常喜歡,他決定在九江建造房屋,購置田產(chǎn),安頓眷屬,撫育子孫。
九江城內(nèi)天慶觀(原址在今肉聯(lián)廠附近)是著名道觀,李白、蘇軾、黃庭堅等均有題詩,岳飛請道士李守智做天慶觀觀主,乾道六年(1170)陸游來時,仍見到李守智在觀中供奉岳飛父子畫像。岳飛駐九江之初,就請“禪學精通、戒行孤潔”的慧海禪師主持東林寺,與慧海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此后與其有關(guān)的很多大事就發(fā)生在東林寺。紹興十年(1140),岳飛大舉北伐前,寫下了《寄浮圖慧?!芬辉?,表達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以及對壯麗山河的熱愛:
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
男兒立志扶王室,圣主專師滅虜酋。
功業(yè)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游。
丁寧寄語東林老,蓮社從此著力修。
紹興初年,吉州和虔州(今贛州)的“民叛”發(fā)展到相當?shù)囊?guī)模,成為宋廷的心腹之患。由于岳飛的軍隊最為整肅,所過之處絕不擾民,江南東、西路,廣南東、西路及荊湖南路等各路官員都要求岳家軍去討伐。紹興三年(1133)春,趙構(gòu)下詔命岳飛疾速統(tǒng)率精銳人馬前去虔州(今贛州)平叛。功成后高宗詔岳飛由江州赴杭州覲見。趙構(gòu)撫慰再三,御賜金帶、戰(zhàn)袍、弓箭、刀槍、戰(zhàn)馬等,并特制一面戰(zhàn)旗,親書“精忠岳飛”四字,命岳飛在行軍時豎立,以壯軍威。岳飛從軍時,母親請人在他的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要他竭盡忠誠報效國家,現(xiàn)皇帝賜書“精忠岳飛”,贊賞他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的忠誠,無疑是對岳飛精神極大的肯定。
9月,宋廷任命岳飛為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即鎮(zhèn)撫江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等地方的長官),在九江建制置司,全面負責保障江南西路的安全。年僅31歲的岳飛自此開始與韓世忠(43歲)、劉光世(44歲)、張?。?7歲)等齊名,后世稱他們?yōu)椤爸信d四將”。朝廷又以兵敗南渡的牛皋、董先、李道等部并入岳家軍,駐扎江州,歸岳飛統(tǒng)轄。
由于襄陽、郢州等地的失守,嚴重威脅了宋廷的長江防線,紹興四年,朝廷加授岳飛兼荊南、鄂、岳州制置使,命令他收復襄陽府、唐州、鄧州、隨州、郢州和信陽軍等六郡。4月19日,他率軍由九江出發(fā),岳家軍在“精忠岳飛”的大旗下奮勇殺敵,7月23日攻下唐州,完全收復六郡。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朝廷認為鄂州是扼控長江上游的要害之地,超升岳飛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荊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命其前駐鄂州(今武昌)。岳家軍的大本營因此離開九江。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左丹
責編:劉蕓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