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森林
那是一段難忘的青春,那是一段特殊的歲月。隨著毛澤東向全國發(fā)出“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指示,1968年,一場全國大規(guī)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轟轟烈烈開始了。
一
按照要求,由在職干部帶領初中、高中應屆畢業(yè)生,到農(nóng)村各個知青點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下放的消息在班里傳開了,然后學校工宣隊動員同學們報名。我當時就讀于星子中學68屆的初三畢業(yè)班,屬于下放對象。
10月13日,縣里在點將臺廣場舉行歡送第一批“五七大軍”上山下鄉(xiāng)大會。會場紅旗飄揚,人山人海。群眾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我們胸前戴著大紅花站在臺上,內(nèi)心升起一股自豪感。這隆重的場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縣里安排了兩輛敞篷大貨車,將我們分別送往隘口、蘇家垱、澤泉三個知青點。家長們都前來送行,父親長年臥病在床不能來到現(xiàn)場,小腳的母親蹣跚著趕過來。臨別時車輛發(fā)動,看著父母們含淚揮手相送,同學們不禁淚眼模糊。
我分配到隘口公社星星大隊涂家畈,全稱為“星子縣五七大軍第一連第一排”?!拔迤叽筌姟笔墙髦嗟膶S妹~,實行“準軍事化”組織建制,以部隊編制命名。公社稱為“連”,大隊稱為“排”。其他的人分配到紅旗、為民、大路灣等大隊。社員們敲鑼打鼓,墻上貼了醒目的歡迎標語。公社干部和社員們熱情地上前迎接,帶我們?nèi)グ差D住宿。映入眼簾的是三間土巴房,公社干部介紹,知青安置房是沒收來的地主富農(nóng)家房子,屬于條件比較好的。社員們已經(jīng)做好了中飯,我第一次吃上了大鍋飯。接下來的日子,由下放干部或者是體質(zhì)差的知青負責做飯。剛開始的菜是由生產(chǎn)隊供應,慢慢地吃上了自己種的菜,自給自足,頗有成就感。每次吃飯前例行儀式,稱為“早敬晚?!薄A嘘犝竞?,集體面向毛主席像宣讀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然后開飯。
農(nóng)村新生活、集體生活,所有一切充滿著新鮮感。
二
報到第二天就下地開工,我們的任務是撒腳糞。牛圈地上鋪的草稈,摻和著牛糞便,這些是農(nóng)田地的肥料,稱為腳糞。先把腳糞整成堆,然后肩挑到地里,均勻地撒到地里頭。沒有勞動工具和勞保手套,直接用手抓起腳糞往地里撒開,著實很別扭。每天早上四點多,出工的哨聲就響起來。天亮后早收工,吃早飯,稍作休息后又接著上工。這樣的日子很快就過了十多天,新鮮感消失殆盡。大家都渾身酸痛,手上也磨起了泡,收工回來也懶得洗臉,直接倒在床上動彈不得。接下來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大,伐木、修路、修水庫,對于剛剛跨出校門的我們來說,每一項都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從觀口村爬到雷山垅上去伐樹,再扛下山給隊里建豬圈。雷山垅是廬山的半山腰,山高路陡,爬到山上已經(jīng)筋疲力盡了,但真正的任務還沒開始。幾個人拎著柴刀,掄起斧頭,好不容易伐倒樹木,費勁地把樹木拖到坡上,刨去樹梢和枝丫。荊棘密密叢生,臉上、手臂上劃出道道傷痕。伐好樹木后,還得靠人力一根根扛下山。
冬季農(nóng)閑,公社把“五七大軍”和社員們召集起來,從村里步行幾十里到達谷里垅修水庫。每天連續(xù)24小時輪班干,除了吃喝拉撒外基本上沒有休息時間。每人每天至少要擔40擔土,多達60擔。那段時間天氣大多是毛毛雨,斜面的路基就更加泥濘,穿球鞋走得直打滑,摔倒是在所難免的事。濕濕的泥土粘在兜籃外沿已經(jīng)很重了,還要再往里添泥土,這一擔下來好幾十斤。剛開始大家還能堅持,因為抽調(diào)來的大多是壯勞力,人多干勁足,場面確實壯觀,振奮人心??墒锹陀腥顺圆幌耍鄠兌蓟ハ嗾疹?,互相鼓勵。持續(xù)的高強度勞動令人疲憊不堪,我借上廁所的機會,放下?lián)涌恐鴫Ω菹⒁幌?。由于太疲勞,穩(wěn)不住身子,我剛合上眼皮,就“撲通”一聲倒在地上,迷迷糊糊地爬起來走到塘邊,將滿身的污泥稍微擦洗一下,又回到場地,強打精神繼續(xù)擔土,匯入挑土夜戰(zhàn)的隊伍里。
晚上收工后,摸著被壓得又紅又腫的肩膀,換下又濕又冷的鞋,凍裂的腳上傷口滲出點點血跡,心里忍不住叫苦。大家聊起家的話題,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稍年長的排長白貽良是高中應屆畢業(yè)生,他見狀上前安慰,擰條熱毛巾遞給我擦臉。不善言語的他沒說話,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背,默默地坐在旁邊陪著,傳遞著大哥哥的溫暖。白排長常常是自己多干點,盡量減少小同學的勞動量。
后來想家的時候,我就空閑時翻過灰山去馬回嶺看望讀共大的大哥。一路山高路險,人煙稀少,被驚嚇的野雞撲騰著飛起來,時常還會有猛獸出沒。我當時見哥哥心切也沒去多想,現(xiàn)在想來倒是后怕。
社員們也很心疼這些遠離父母的孩子們,在生活上時常給予關心。尤其是生產(chǎn)隊的涂隊長,經(jīng)常來噓寒問暖,表揚我們踏實苦干、能吃苦,鼓勵我們克服暫時的困難,積極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農(nóng)村落戶生根。
涂隊長、白排長是一個縮影,還有很多社員、下放干部們在那艱苦的日子里,就像冬日的暖陽溫暖著大家,成為我們下放生活中的溫暖記憶。
三
上山下鄉(xiāng)的生活有苦也有甜,知青們慢慢地也適應了鄉(xiāng)下的生活,與老鄉(xiāng)們也熟悉起來了。收工后去老農(nóng)家坐坐,聊聊天,吹吹笛子;老鄉(xiāng)們還把竹床讓給大家乘涼……電影隊有時會到附近各村放電影,隊里都會提前通知大家。記得有次下午是種菜地,在距離村莊最遠的地里。我們?nèi)嗽诘乩锔芍睿脑缇惋w了。剛收工,便扛著鋤頭、鐵鍬,在地頭匆忙穿上鞋子,匆忙吃完晚飯,結伙向隔壁村莊方向奔跑。下放前,那時在縣里看電影要花錢買票的,沒錢的我們只能是爬到窗口上偷看電影,或者趁著散場前幾分鐘沒人值守溜進電影院。下放到農(nóng)村后,卻看了不少免費電影。
農(nóng)閑時,我們就是騎在牛背上的放牛娃,摘摘野果,爬爬山,等牛吃飽后又騎上牛背回來。夏季農(nóng)忙雙搶,村里老師沒時間教書帶學生,生產(chǎn)隊就安排我和其他知青做代課老師。從學生到知青,從知青到代課老師,角色的轉(zhuǎn)換也別有樂趣。
到了年底,我們響應知青與貧下中農(nóng)在一起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的號召。臘月廿九,我與另外兩名同學請假回了趟家。誰知第二天下起了大雪,無奈我們頂著風雪,踩著厚厚的積雪步行3個多小時,終于趕回隘口知青點過除夕。程際榮連長在路邊看到我們,心疼地說道:“崽俚?。ǚ窖裕汉⒆影。?,你們還真趕回來了!”
收入是按工分計量的,也是年終分配的重要指標,當時流行的話叫“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敝嘁彩悄霉し值?,根據(jù)各小隊年終總收入扣除費用,計算工價。生產(chǎn)隊根據(jù)犁地、耙地、體力、農(nóng)技能力等指標綜合考評記工分。我一天工分是四分五,年終決算拿到了八十多元錢,心里甭提多高興了,這是一年的勞動成果??!
原本以為在農(nóng)村是要扎根,沒想到還有返城的政策。當時國家提出,為實現(xiàn)農(nóng)村四個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四化人員”。組織上推薦我為培訓對象,在秀峰學習班培訓了一周。我當時還以為培訓后還需要回農(nóng)村,沒想到直接分配到縣里工作,成為眾多知青中的幸運兒。隨后幾年,知青們也陸續(xù)返城了。
全國第一批大規(guī)模的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隨著新農(nóng)村建設,星星大隊的面貌已是煥然一新,今非昔比。然而記憶最深處的還是當年插隊時的點點滴滴,成為我人生中一段不尋常且寶貴的人生經(jīng)歷。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左丹
責編:許欽
審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