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民牛:九三學社九江第一人
■ 吳官峰
2023年1月25日,噩耗傳來,九江第一位九三學社社員、九三學社九江市委會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曾民牛老主委去世了,享年86歲。
我是在2011年加入九三學社的,初識曾老是在2015年,廬山區(qū)(現(xiàn)濂溪區(qū))支社組織了成立25周年的紀念活動,曾老應邀參加,此時曾老已退休多年了。
在往后的歲月中,我?guī)缀趺磕甓寂c曾老有接觸,或是拜年,或是登門求教。曾老將家中的客廳取名叫散淡居。曾老原來是重慶人,20世紀70年代,國家在九江興建煉油廠,各路英豪匯聚潯城。曾老來到九江,擔任過九江石化總廠高級工程師。曾老退休前,最引以為傲的是帶出了幾個研究生水平的徒弟。
曾老加入九三學社也是一次偶然機緣。1983年,中國能源研究會擬在九江召開“能源與環(huán)境”專題會。由于曾民牛當時是煉油廠科協(xié)理事,參加了會議和接待工作,并在分組會上發(fā)言。會議中途,主辦方安排代表游覽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和秀峰。行程中,九三學社老社員、我國著名能源環(huán)境專家陳明紹先生得知曾民牛屬于黨外人士,便主動動員其加入九三學社。陳明紹先生說,九三學社中央主席許德珩是九江人,應該在這里發(fā)展社員。如果愿意,便可以介紹他入社,并直接由九三學社中央發(fā)展。
就這樣,陳明紹先生回京后,九三學社中央組織部在當年七月份為曾民牛寄來了入社申請表,同年九月,由陳明紹和九三北京市委副主委范子昌二位介紹,社中央為曾民牛寄來了入社通知書。
曾民牛成為了九江首位九三學社社員后,與陳安楠、劉品雄、黃安東、方希平幾位有識之士成立了九三學社九江市籌備小組。經(jīng)籌備小組不懈地努力,九三學社九江市委員會于1985年6月12日正式成立,這是江西省第一個九三學社市委會,比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成立時間還早了三個月。遠在北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聞悉九江市委會即將成立,揮筆題寫“九三學社九江市委員會”牌匾,并書寫了“發(fā)揚民主科學傳統(tǒng),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題詞,體現(xiàn)了許老對我市九三事業(yè)發(fā)展寄予的厚望和一片深情。
1985年6月9日,九三學社九江市第一次社員大會召開,九三九江市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合影。照片背景“九江市赤湖飯店”七個字為許德珩題寫。
成立大會在當時的九江市赤湖飯店舉行,共有24位社員出席,中共九江市委和統(tǒng)戰(zhàn)部的主要領(lǐng)導出席了會議,省九三工作委員會籌備組負責人薛士良同志親臨會議指導,南昌市、贛州市等九三籌備組的負責人和我市各兄弟黨派的代表都前來大會祝賀成立,會議開得隆重而熱烈,取得了圓滿成功。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第一屆九三九江市委會,委員共5人,候補委員2人,會議一致推選曾民牛同志為主任委員,汪延芬和李漢森同志為副主任委員。由此九三學社九江市委會開始了自己的歷史進程。
曾老曾經(jīng)兩次拜訪過許德珩,第一次是1986年在許老家中,第二次是1989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對面的北京醫(yī)院。
1986年12月14日,許老在慈慧胡同2號寓所,接見了李毅、陳明紹、殷祥生、曾民牛一行,當時許老說:“50年代,江西省長邵式平同志要我來江西發(fā)展九三組織,我沒同意。因為我的胞弟德瑗在江西發(fā)展了民盟,我們弟兄間怎好唱對臺戲。”“你們是江西較早的社員,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地方多出力,多做些事情。”
1989年1月4日下午,許老在王府井大街對面的北京醫(yī)院住院部二樓,接見了曾民牛、葛仁勇、王賢才、甘長云一行,許老說:“九三學社有光榮的傳統(tǒng),曾經(jīng)科技界一批國家級前輩社員們,為我們豎立了一塊金光閃耀的‘民主與科學’招牌,我希望九三學社發(fā)展越來越好,一代更比一代強。”“海闊縱魚游,天高任鳥飛。今天的你們是幸福的一代,你們前程遠大,九江九三學社的未來,寄托在你們身上。”鑒于許老身體原因,整個會見持續(xù)了15分鐘。
2018年5月,九江市濂溪區(qū)委區(qū)政府進一步改善民主黨派的辦公條件,九三學社濂溪區(qū)支社對辦公場所進行了改造。我前往曾老家中,獲贈一幅曾老書寫的許德珩《明志詩》:“國事縈懷心志隨,年將九十我知非;滿樹梨花春欲晚,逐群孤雁向前飛?!边@幅作品經(jīng)裝裱后懸掛在支社辦公室。
2021年,濂溪區(qū)支社計劃為支社第一任主委文林整理一本文集,在文集即將付梓時,我給曾老打電話,希望曾老能夠為這本文集題寫書名。2022年1月,九江迎來了第一場大雪,當我來到曾老的家中,才知道曾老前一陣子因腰傷臥病在床,但為了題寫“林業(yè)科技文集”這幾個字,堅持下床,在我到之前,寫好了橫豎兩個版本,但沒有署名。曾老再三叮囑我,出書的時候不要出現(xiàn)他的名字。
曾老曾任九三學社九江市委員會第一至四屆主委,九三人的傳承,或許就是如此,掌燈引路、薪火相傳,接續(xù)前進。記得在2017年2月5日,春節(jié)剛過,我來到曾老家,送上我主編的《李北海東林寺碑》一書,曾老回贈了一副扇對:“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曾老說,這是清代大學者孫星衍撰寫的一副楹聯(lián),意思是不要讓時光匆匆流過,應珍惜美好時光;最難得的是有朋友在風雨交加的時候來探望。對于南方的九江城而言,風雨的時間還是挺多的,但正是因為有了曾老這一句“最難風雨故人來”,讓我每次對風雨的時節(jié)充滿了無限期待。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坤
責編:許欽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