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札
□ 江錦靈
像撰文一般,中國舊歷年也埋伏筆。有浪費嫌疑。也是或勞作或分離將近一年的人們急盼大年,故先以小年踮個腳,作為過渡。
老家小年在臘月廿四,算對大年的彩排,春運和春節(jié),也從這天算起。
總掐好日子回去,而后近十天基本溺在老家,來年開正(開春)后返城。父母先后來電,詢問歸期,很鄭重其事。我也充滿儀式感答復(fù)。
這天班車和路途格外忙,尤其通往老家方向的。其實,通往每處老家的班車和路途都忙碌。恰時趕上一趟,還有座。肩扛手提來的物品,把座位下、物品架上、腳邊塞得嚴(yán)絲合縫。另有一塊印花圖樣的玻璃匾,舅舅幾天前在電話里千叮嚀萬囑咐順回去,以備舅母辦本生(生日)用,既不能放班車儲物層任其晃蕩,又不能鋪車廂地面任人踩踏,只能橫亙我和妻子跟前,另外,得專門空出一只手,全程監(jiān)護,抵御人流。
玻璃,也隔在我和司機之間,憑空結(jié)出一塊堅冰。司機曾是父親的牌友,認(rèn)得我,不好說什么;乘客多是熟悉的鄉(xiāng)親,也就一笑了之,快過年的,不會跟玻璃計較;陌生乘客頗有微詞,我只能標(biāo)準(zhǔn)笑臉回應(yīng),而后耷拉神情,斜支腦袋望窗外。妻子不無埋怨:“你舅真是的,偏偏春運叫你弄啥玻璃回去,易碎不說,一不小心就傷到人,關(guān)鍵不好擱,哪是順帶?”我弱弱地打呵呵,嘴角線拉得更長些。
自個也滿肚子怨氣,恨不得將這玻璃匾碎尸萬段。
行駛的班車,不斷攪弄心緒:舅舅托付的事,做外甥的理應(yīng)照辦,再則,不看舅面看母面,即便十萬個不愿,也該消消氣。
由于慣性,一大爺晃蕩到跟前,艱難定住,視線時而在我和玻璃之間切換。不知其真實用意,我頗為心虛,不管牛頭對不對馬嘴地解釋:“本該讓座,你也看見這玻璃……”大爺干咳兩聲,點燃一支煙,“沒事,莫割到手?!逼拮恿ⅠR用手掩鼻,表情被煙嗆得扭曲。我也對煙味過敏,尤其在逼窄車廂,又不便說,甚至不便形于色。
倒有鴨子叫喚,從后排座位下的蛇皮袋傳來。難道被煙味催發(fā)?在煙霧繚繞的氛圍,無端冒出不合時宜的想法——人類的節(jié)日,動物的祭日。
大伙操著方言海侃神聊。鄉(xiāng)音熟悉,卻不親切。車廂內(nèi),還有大學(xué)生模樣的人,塞上耳機,目光和臉龐疏離又文藝地側(cè)向窗外。一對母子親昵而放肆地互動——母親鼓搗極其普通的普通話,配合孩子牙牙學(xué)語,可謂極好的逗哏。妻子終于把頭靠在我不算寬厚的肩上。我不敢絲毫懈怠,須知女人心,同玻璃一樣脆弱,何況此時此刻。
小年飯,正式在晚上吃的,中午一般將就,可父母很講究。到家已下午一點,父母仍未吃午飯,菜盤都戴了蓋,整齊列隊于餐桌,熱乎乎候場。飯后,父親放下碗筷就急不可耐地騎電瓶車絕塵而去。母親說要把奶奶接來,一起過小年。
編輯:王坤
責(zé)編:劉蕓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