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壺和茶飲
■ 楊朝暉
年輕的時候不怎么愛喝水。雖然每天上著課,還要輔導學生,也并不覺得干渴。老公常常批評,“你一個女人水都不愛喝!”年紀輕輕的老公一副老干部的做派,愛喝茶,在茶杯里放大把的茶葉泡出苦苦的茶湯,看著也沒覺得是什么享受。
有一次去廈門,當?shù)匾粋€生意很成功的朋友帶我們?nèi)ヅ廊f石山。晚飯后問店家要了燒水壺,從隨身帶來的包里拿出茶壺、茶杯、茶葉,泡起工夫茶來,當時不理解忙碌的福建人怎會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后來看鄭彥英先生散文集《風行水上》,里面有一篇《崤阪石茶》,寫茶知識,茶故事,很是吸引人,特別是那一粒崤阪石茶在作者營造得足足的氛圍中在硬水軟水的有序沖泡下神秘而莊嚴地層層盛開的情景久久揮之不去,茶在心里有了一點概念。
十來年前,有愛茶的朋友要去安化買茶。我們從長沙開車去,幾十公里的路,導航上顯示要走兩個多小時,心里是不太信的。后來的確是走了近三小時才到。安化古稱梅山,地處湘中偏北,雪峰山脈北麓,資水中游。是一個“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旱土和莊園”的山區(qū),宋代建縣時,茶樹已“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茶樹的生長期長達七個多月。安化黑茶興于漢唐,鼎盛于晚清。明末清初,安化縣呈現(xiàn)“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的繁華景象。我們?nèi)サ臅r候不是采茶制茶賣茶的旺季,我也不懂茶不喝茶,只記得家家戶戶制茶,家家院子里、房間里、樓閣上到處是制成的磚茶,黑乎乎的并不怎么美觀。印象最深刻還是快進安化縣那一段的風景,世外桃源般,春天和秋天一定特別美!可惜后來一直沒有機會重游。
也曾跟大學同學去婺源大嶂山買茶。正是清明前后,采茶人趕早就起,雙手翻飛,一早上可采不少鮮葉。不過,制作明前茶的葉需一芽一葉,極嫩極鮮,滿筐滿簍也壓不住秤。采來的鮮葉稍晾一晾,制茶師傅就在溫度極高的鐵鍋前赤手翻炒殺青,是極強的本領,又極富觀賞性。我們也試了試,不是翻炒不及時,就是燙了手。好在炒的是我們要買的茶。茶葉帶回來,認真喝了喝,有春天的味道。
鈐山鎮(zhèn)有野生甜茶。一次去冶元村看瀑布,路遇一大姐在山邊采摘野生甜茶,說是曬干后寄去美國的侄兒,年年不忘。雖是一把干葉,于大洋彼岸的游子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故土的依戀。我摘了一片嚼了嚼,苦味過后是綿長的回甘。分宜好山好水,茶倒是不出名的,近幾年,金雞布村有女企業(yè)家在種植詠春黃茶,規(guī)模不大,但茶味極好,在春風里“無由持一碗,寄予愛茶人”。
年歲漸長,生活也閑散下來了,身邊有了一些愛茶的朋友。在她們的影響、鼓勵、要求下,茶壺、茶杯、茶漏、茶寵……一一置辦起來。白茶綠茶紅茶黑茶……也慢慢能分辨清楚,喝出些味道。對泡茶的水也有要求了,跑很遠的山路去明月山頂取泉水也成了一大樂事。
閨蜜里村姑、心甜是泡茶喝茶的專家級人物。林語堂愛喝茶,他說如果不喝茶就寫不出作品,如果泡茶的水不開,他喝一口便不滿意地說是“洗碗水”。他要求泡茶的茶壺是專用的,如果在茶里有奶味,便要求立刻換茶壺。較之林語堂,閨蜜們的段位高多了。村姑擁有的壺很多,各種材質(zhì)器型,當然以紫砂為最。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壺,生普熟普也必須分開用專壺的,水溫也是因茶而異,投茶的分量,出湯的快慢都是講究的。村姑泡茶有藝術家氣質(zhì),優(yōu)雅隨性,看心情狀態(tài)。當然出差錯的時候是極少的。心甜泡茶就很嚴謹,力求做到口感最好,絕不辜負每一泡茶。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不過要享這“清?!?,首先須有功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我想,她倆應該是有特別感覺的人吧。
周作人在《喝茶》里說,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現(xiàn)在要找瓦屋紙窗是不易了,清泉、綠茶、素雅的陶瓷茶具都易得,而要抵十年塵夢的半日之閑是需要心靈的契合的。平常日子,日日柴米之余,夫妻能對坐飲茶,把辛苦、煩愁、喜悅一杯杯從容飲下,那得抵多少塵夢!李清照趙明誠賭書潑茶的佳話流傳至今,歸來堂上那杯傾在衣襟上的茶,香氣久久不散,令多少人向往。
還有一種喝茶的樂趣,就是喝野茶。帶上茶具茶葉泉水,山間堤壩田頭亭榭,覓一平地,鋪上地墊,打開音響,手持茶杯,看陽光在堤壩上緩緩移動,看月色透過樹枝,看風車轉(zhuǎn)動時光,看映山紅在風中搖曳,看殘荷站成風景,聽風吟水唱,鳥鳴蛙鼓,半坐半臥中,一切無可無不可。
今年暑假在普洱住了兩個月,去了一趟景邁山。茫茫大山里盡是茶樹,一千多年的光陰滋養(yǎng)出肥厚的葉片,深厚的茶文化,養(yǎng)育一代一代景邁人。走進翁基古寨,看到不少人家敞開的大門口有銀發(fā)阿婆在挑揀晾曬茶葉。雖語言不通,都極和善,任何一家都可進去討杯茶喝。翁基人家家采茶制茶,他們以茶為生,以茶為樂,以茶為神,創(chuàng)造出一整個茶香氤氳的物質(zhì)與精神世界,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一整套與自然共處的智慧。樂觀豁達,不汲汲于物質(zhì),茶養(yǎng)育的景邁人把生活當成最好的美育。
我的老家是廬山腳下鄱陽湖邊的一個小縣城。廬山云霧茶有些名氣,更有名氣的是兩處泉水。唐代張又新所著的《煎茶水記》,記載茶圣陸羽品評二十處名泉所在地,廬山康王谷水簾泉第一,觀音橋東端的招隱泉為“天下第六泉”,常年泉水不竭,日日有人前來取水泡茶,單是水就清冽甘甜,更何況愛茶的人呢!今年九月去桃花源尋覓天下第一泉,只看見康王谷立的一塊“天下第一泉”的石頭,卻沒有找到泉眼所在。遙想當年茶仙陸羽在第一泉取水烹茶的情景,是怎樣的愜意灑脫啊!
茶樹可以站立一千多年,泉水可以從古流到今,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永遠都在發(fā)生。不要感嘆人生苦短,人情冷暖,燒一壺泉水,暖壺、洗茶、出湯,讓茶香彌漫,和著時光慢慢飲。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許欽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