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潤青
大約小年之后,尋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握一把小砍柴刀,攜著弟妹們一起,去大陽排。為什么要去大陽排?那里有一片箬竹林。選枝條粗壯且直的竹子,砍下來,剔了旁枝和葉,一人拖四五根光溜溜的小竹竿回去。
于屋前樹樁或者豬圈邊的石壩上坐好,像模像樣地剖開竹條,梳理成線條狀。對比好尺寸,有規(guī)律地折成八邊行,四組架構成骨架,上下各固定一圈橫骨,找棉線捆住,一只燈籠框的架子便成了。燈籠框周圍糊上光連紙或桑皮紙,紙面繪上紅花綠葉。再找圓形或方形木塊,兩邊刨得平平的——這份材料平時需得留心,比如自家或別家做木工活,鋸下的薄薄木塊,當寶一樣收著。有時也會請大人們幫忙重新刨一下,這樣更加完美。從“百寶箱”里找出木塊,釘上一根長鐵釘,長釘穿過木板,尖頭透出來,用以固定蠟燭。再削一根長一點的竹片,兩頭固定在木塊上,弓頂從先前做好的燈籠框中間穿過,系一個環(huán),用一根小竹棍挑著,便可以提著燈籠到處跑了。
一個手提燈籠算是完工,現在只等著過年了。每個孩子都會擁有一個燈籠,這是小時候過年獨有的節(jié)日氛圍,跟年夜飯桌上的魚肉,新年的新衣,一樣珍貴而有意義。
我和小伙伴們約好,手提各樣的燈籠去辭年。我們挨著屋場一家一家拜訪過去。每家進門后,乖乖地喊人,乖乖地落座,乖乖地接受長輩摸頭,乖乖地回答問題。每家招待小客人鄭重極了,如同招待大人一樣端上一杯茶,遞上零食盤,臨走前又殷勤地給我們分發(fā)小禮物,一碟子瓜子、花生或野栗子,偶爾還有幾塊餅干,幾粒水果糖,一塊凍米糖,幾塊麻切。
年夜辭年,是村子里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大人們看望親戚鄰里,看望家族長輩,有祝福、聯絡情感之意,孩子們結伴辭年,純粹為了那些零食。有些人家離得遠,我們也要“千里迢迢”地趕過去。各自提著小燈籠,一串串地排著隊伍,一串串地穿行在鄉(xiāng)村夜幕下,幾點燈火,暖暖地漂浮在土路上、田埂上、小山排上。遠處人聲噥噥,狗在更遠的山邊吠著。
走著走著,一個孩子腳下一個趔趄,手里的燈籠蠟燭倒向一側,引燃燈籠紙。那跌倒的孩子來不及感受身上疼痛,看著他黑咕隆咚的燈籠,“哇”地大哭。必有他的姐姐或哥哥將自己完好的燈籠換給他,必有小伙伴從“倉庫”里找出糖果來哄他。他看看手里的好燈籠,看看姐姐哥哥手里的黑燈籠,又看看另一只手里珍貴的糖果,忍著不哭,跟隨隊伍繼續(xù)出發(fā)。這個固有的節(jié)目,總會上演,發(fā)生時段不同,次數不等。最后,大部隊在午夜十二時前后,帶著滿滿當當的收獲各自回家。
父親還沒有回來,年邁的爺爺奶奶已經睡了,只有母親坐在火塘邊看電視、納鞋底,等著晚歸的孩子。跌了的孩子見到母親更加委屈,不等炫耀他的成果便撲到母親腿上,又忍不住要哭。母親趕緊起身,拿出剩下的桑皮紙,重新為他糊好燈籠??粗鵁ㄈ灰恍碌臒艋\,他終于開心地笑了。
現在街面上很多電子燈籠,一按柄上開關,燈籠便亮,不用擔心會被燒壞,燈光也亮很多,還有好聽的音樂,造型色彩更加別致多樣。村子里的孩子過年會獲得好多燈籠,自有七姑八姨叔伯送。但他們不再成群結隊辭年,不會驚喜于小零食,他們喜歡電腦、手機,里面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熱鬧非凡。到底年代不一樣,年味也不一樣了。
每次走過那些賣手提燈籠的鋪子,心里總會漫上一些溫柔的情愫,忍不住多看幾眼。遇到山上有水竹、斑竹、箬竹,心里暗自嘀咕,這是編燈籠的好材料。記憶是個奇怪的東西,越是年幼時的小事件,越是深刻內心。幾十年過去,年夜里那些小小的手提燈籠依舊溫暖著記憶,發(fā)射柔和的光芒,經年指引著前行的路途。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魏菲
責編:劉蕓
審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