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時候,常常聽到大人們說這樣一句順口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他們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說以后可能會過上這樣的日子。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貧窮閉塞的小村莊,那時候,人們大多住的是土坯房,甚至還有條件不好的,住的還是茅屋;晚上家家點的是油燈,至于樓房和電燈到底是什么樣的,他們根本就沒見過,而電話是個什么物件,更是聞所未聞。所以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天方夜譚,是在做白日夢!有的人則半信半疑:真的會有這樣好的日子嗎?也有人對此充滿了憧憬:既然到處都流傳,那么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吧?或許我們農村人以后真的也能過上這神仙日子呢!
那時候,我們家因為人口多,勞力少,生產隊分的指標糧食總是不夠,只得去預支,到年終決分的時候,工分不夠抵扣預支的糧食,于是就成了超支戶。這個“超支戶”的帽子我們家戴了很多年。那時每年過年前隊里都要開決分會,那是很多人都很期待的事??墒敲看伍_完以后,總是只有少數(shù)人家可以進錢,有進幾元錢的,也有十幾元的,二三十元的那就相當可觀了,會吸引許多羨慕的目光。而我們家,母親每次開完會回來都是這樣一句話:今年又超支了!言語之中難掩失落和焦慮之情,而和我們家一樣的這種超支戶也大有人在。就這樣的生活,有一個小窩就不錯了,誰能把它和“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聯(lián)系起來呢?母親對此說也是滿腹狐疑。
這是我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的事情。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土地承包制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我的家鄉(xiāng)也一樣實行了土地承包到戶。在黨的好政策引領下,人們甩開膀子大干,鼓足干勁,不甘落后。田間地頭,他們常常披星揮鐮,戴月荷鋤,干勁十足。豐收的季節(jié),金色的稻海翻滾著喜悅的浪花,雪白的棉花露出耀眼的光芒;菜園里,瓜果飄香;牲口圈里,雞鴨歡叫,豬肥牛壯……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很快,很多人家就摘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我家也終于摘掉了多年的“超支戶”這頂帽子,不僅還掉了以前的超支款,存折上還小有積蓄了。不久,家里就拆了舊房子,重新建造起了一棟磚瓦房。有的人家已經開始建造樓房了。高壓電也接通了,但是由于當時的電供應不足,常常停電,經常是晚上正需要用電時卻停了,往往要到深夜才來電。所以當時就有打油詩:電走雞上椆(天色剛暗雞進籠之時就停),電來照枕頭(深夜人已入睡才送電來)。月月交電費,家家打煤油。人們雖然嘴上說著戲謔之言,但內心還是帶著欣喜的,因為畢竟總是有希望存在的,只要有耐心,光明就不遠,所以,有總比沒有強!而且,這種狀況在后來也慢慢得到改善。彼時,電風扇、收錄機、電視機等電器也陸續(xù)走進了鄉(xiāng)村人家。炎炎夏日,人們可以安然享受到電風扇輸送的涼風,而不用再手搖蒲扇了。從一塊小小的四方形熒屏中,人們如醉如癡地欣賞著風靡一時的《霍元甲》《上海灘》等電視劇,驚訝于生活的變化如此之大。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電話開始走進了鄉(xiāng)村。一根細長的線,竟然能傳遞千里之外的聲音,這是多么神奇?。 皹巧蠘窍?,電燈電話”這種讓人不敢想象的生活就這樣真切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時至今日,家鄉(xiāng)的變化更是一日千里,今非昔比。家家戶戶都住著漂亮的樓房,房子裝修堪稱豪華。水泥地面鋪上了光亮如鏡的瓷磚,墻面刷的乳膠漆亮白如雪,一塵不染。自來水通到了農村,沿襲了千年的旱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潔衛(wèi)生的沖水式衛(wèi)生間。水電供給充足,晚上再也不會限電了,不僅家里亮如白晝,就是外面,也裝上了路燈,和城里一樣燈火通明。曾經昏燈如豆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高端科技日新月異。大哥大、摩托羅拉、諾基亞等通訊工具,紛紛閃亮登場,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有線電話黯然失色。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更是讓這當年的翹楚成為昨日黃花。社會的發(fā)展之快真是令人難以想象,不可思議。難怪好多人說,這樣的生活睡著了都能笑醒,更有老人說,這樣的生活得多活幾年呀,因為這世界太有看頭了!每每聽到這些,我總是想起我的母親和我逝去的親人,還有那些說過“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鄉(xiāng)親們,要是他們都能活到現(xiàn)在,看到這一切,該有多好?。ńP兒)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吳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