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總臺記者尹頌的第二故鄉(xiāng),讓我們跟著他吃一碗米粉,逛逛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qū),探尋城市發(fā)展記憶。
總臺記者 尹頌:一提到南昌,大家都知道這里是一座英雄之城,是軍旗升起的地方。其實在我心里,對南昌還多了一層特殊的情感,因為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總臺記者 尹頌:2007年,我母親送我到南昌上大學。當時南昌跟鄭州之間還沒有直飛的航班,我們坐了一夜的綠皮火車。
從慢騰騰的綠皮火車,到疾馳的高鐵飛機,現(xiàn)在的南昌和當年相比真是大不一樣了。不過,對于尹頌這“半個”南昌伢子來說,回家第一件事,當然是先吃一口熱騰騰的“家鄉(xiāng)”美食。
米粉,南昌人對于家鄉(xiāng)的“味覺坐標”。吃一碗米粉,感覺胃里暖和、心里踏實,才有了真實的回家的感覺。沒有人知道南昌有多少米粉店,但南昌的每個人,都一定有自己最對味的那一家。
吃過了地道的南昌味道,走進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qū)。這里是許多游客來南昌打卡的第一站。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破舊的棚戶區(qū)。
2013年,南昌市啟動了萬壽宮片區(qū)的更新改造工作。用了8年的時間,讓這片老街區(qū)煥發(fā)了新生。
如今走在這條街上,熟悉的鄉(xiāng)音與熱辣的小吃依舊沒變,而改造后更加寬敞、整潔的街道,會讓人忍不住駐足,去細細品味這片老街區(qū)的文化韻味,去感受老南昌的煙火生活。
對于第一次來南昌的朋友而言,更推薦大家用漫步的方式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溫暖,在清新的空氣中,去打卡那些發(fā)展帶來的不期而遇。
總臺記者 尹頌:城市公園,公園城市,它就在學校門口,包括住在周邊的很多居民,走出家門就是滿眼的綠。除了有綠色之外還有人文氣息,在生態(tài)公園里還有城市書屋。
像這樣的城市書屋,現(xiàn)在在南昌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家,能夠把自然、人文和藝術(sh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總臺記者 尹頌:南昌還是那個歷史文脈厚重的南昌,但是它也在這些不變的基礎(chǔ)上,不斷求思求新和求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方旬瑜
責編:鐘千惠
審核:吳雪倩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