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色色人妻有码视频_欧美一级二级三区久久精品_在线观看无码av不卡毛片_久久国产福利免费

夜讀九江丨(講述)一條毛巾

2024-08-02 20:44:00   長江周刊
瀏覽量 29390

一條毛巾

■ 景玉川

家鄉(xiāng)的小城正在進行改造,故居所在的舊街東大街也在其中。臨街的房間被要求全部騰空,匆匆收撿中,我見三樓角落里有一只舊鐵皮箱,忙將它拎起與需要保存的物件放在一處。這只小鐵皮箱跟隨我?guī)资?,從十幾歲當“知青”,到后來上礦山、進工廠、上大學……一直到我結(jié)束了單身生活。成家后由于購置了書桌、書架、衣柜,我便冷落了那只小箱,調(diào)動工作時將它留在了縣城老家。

小鐵皮箱里存放的,應當是當時認為值得保存的東西。打開一看,果不其然,里面有幾十年前的師友們寫給我的信件,我的小說手稿,還有20世紀80年代初文學刊物所發(fā)文章的樣刊,練習書法的字帖趙孟頫《漢后將軍趙充國頌》……每一件物品都附載著一樁往事,都能牽出一段回憶。鐵皮箱里還有一條普通毛巾,毛巾一頭印著一圈紅色的小字:“一九八一年衛(wèi)生先進 獎 九江地區(qū)愛衛(wèi)會”。

毛巾從來沒有用過,但放了40多年,雖然是存放在封閉的箱子里,歲月也使它變得很舊了。

這是父親的遺物,也是他一生獲得的唯一一次表彰時所得的獎品。當時他好像沒有參加領(lǐng)獎會,是選區(qū)(現(xiàn)在稱社區(qū))工作人員送上門的。

父親是個卑微的人,沒有工作單位,以前開過店鋪。“公私合營”后,他讓母親去“公私合營”的合作商店當營業(yè)員,自己擺個修理電筒、鋼筆的小攤。母親月工資18元,他的收入應更少,我兄妹六人,家里的生活拮據(jù)可以想象。我上中學時是一個充滿革命氣息的年代,擺攤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會被人瞧不起。我們也覺得父親落后,趕不上時代,作為子女,也跟著被人輕視。對孩子來說,家庭困難可以克服,最難堪的是他人輕蔑的眼光,但“出身不由己”,作為晚輩又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只能忍屈受辱,在出身好的人面前處處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

“文革”中掀起了下放農(nóng)村的高潮,不僅大、中學畢業(yè)生與機關(guān)干部要下放農(nóng)村,城市自由職業(yè)居民也要下放農(nóng)村。這時,母親已被“合作商店”清理回家,父親的小攤更是生意清淡。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家要被下放農(nóng)村了。果然,一天家門外響起鑼鼓聲,是居委會組織人敲鑼打鼓送“喜報”來了:父母和兩個未成年的弟妹被通知將“光榮”地下放農(nóng)村。與“喜報”一同來的還有每戶下放居民都有的禮物:一幅一尺見方的長方形鐵皮畫,鐵皮上印的是那個年代印制最多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畫兩旁還有兩行紅字:“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蔽蚁耄焊改概c弟妹之所以被下放農(nóng)村,也許就是由于擺攤單干的父親,在那個年代屬于底層的“社會閑散勞動力”,當然被視為“吃閑飯”的人。

在縣城,弟妹賣茶,父親擺攤,一天還能掙上幾毛錢,當將這二老二小四個不會農(nóng)活的人送到農(nóng)村,他們還真的成了“吃閑飯”的人。那時全家住在一間祠堂里,父親在生產(chǎn)隊打鐘,早、中、晚通知社員開工收工,每天記兩分工。母親小腳,不能出工;弟妹年幼,不能掙工分。他們下鄉(xiāng)后,父親每天掙的兩分工自然抵不了一家四口的口糧錢,確實給當?shù)剞r(nóng)村貧下中農(nóng)帶來了負擔,生產(chǎn)隊長常常惡語相向,說這一家人就應該餓死!幸虧我有一個族兄在大隊當民兵連長。在他的幫助下,盡管每次領(lǐng)取口糧都是在喃喃的罵聲中,但總算能艱難地延續(xù)生命。那時,我和兩個妹妹都下放在別的公社當“知青”,不到年底,是沒有錢拿來給家里買口糧的。記得父母下放的那年年底,家里又為領(lǐng)口糧發(fā)愁,恰巧那天我回來了,帶來了領(lǐng)到的幾十元錢,及時化解了危機……日子就這樣煎熬著打發(fā)。幾年過去,終于等到了落實政策,全家返城回到舊居的那一天。

回城后,父親照樣擺攤修電筒修鋼筆,收入盡管很少,但比在鄉(xiāng)下打鐘還是要多一點。這時我已在礦山當上了工人,有了工資,可以接濟家里。再后來,改革開放,恢復高考,我們幾兄妹都有了工作,全家的生活也有了保障。父親雖然仍在擺小攤,但不管他收入多少,對家里來說都已無關(guān)緊要。

擺攤之余,父親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掃地。無論在城里還是鄉(xiāng)下,只要一回到家里,他就會拿起抹布抹桌子,拿起笤帚掃地。抹布只是在家里用,掃地他則要從屋內(nèi)掃到屋外,掃過通往大街的長長的小巷,一直掃到大街街口。我家附近有一公共廁所,那時沒有清潔工,掃公廁也被他“包”了下來。那時常有郊區(qū)農(nóng)民或城區(qū)菜農(nóng)到公廁舀大糞當肥料,他們免不了會將糞便污穢弄到地上,給上公廁的人帶來不方便。父親為此常與這些舀糞人吵架。

我們適應了父親的行為,不置可否,也從不過問。倒是母親不止一次地笑話他這種“抹布笤帚不離手”的習慣:你死后,我要在你墳上放一塊抹布,插一把笤帚。

1981年,聽說父親得獎了,是選區(qū)送來的,那獎是九江地區(qū)愛衛(wèi)會頒發(fā)的“愛國衛(wèi)生獎”,獎品為一條洗臉毛巾。我回家后,見到了那條印有紅色“獎”字的毛巾。毛巾雖普通,但對于父親來說,也許意義不一般,因為它顯示了一個時代的變化,父親自己是不可能意識到這些的。

盡管這個獎與獎品在當時也不起眼,有點微不足道。但如果在過去,這個獎絕不會頒給一個擺攤的個體戶,這種職業(yè)在那時被視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為當時的革命氣氛所不容;至于數(shù)年如一日志愿掃公廁,掃周邊道路,雖然是做好事,但要看做好事的是什么人,被視為社會閑散人員的落后分子,肯定不能參與評獎;只有改革開放后,時代變了,勞動者身份平等,擺攤的父親才有幸得獎。

不知父親是如何看待他的獲獎。但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所以當時就將這條毛巾放進了我的小鐵箱,誰知一放就是幾十年。

電筒、鋼筆漸漸被淘汰,倘父親尚在,他的小攤也擺不成了。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不斷變化著前進,從物質(zhì),到意識與風俗。

父親于20世紀80年代末去世。出殯的那天,送葬的隊伍很長??赡茉从诳h城小,小城里年紀稍大的人多見過這位喜歡掃街的老人,所以愿意送他一程。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版權(quán)聲明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柳飄蕙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

繼續(xù)閱讀
熱門評論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