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肇慶
■ 劉 力
廣州西行百公里,便是被譽為嶺南名都的肇慶。應文友之約,我欣然前往。名聞天下的七星巖鼎湖山,全國第二長江西江,全國獨有的端硯,還有串串美食……還沒進城,我心已悸動。
肇慶的景
七星巖就在城中。走在倚山傍湖的驛道,這里的美景和傳說令人駐足。傳說鐵拐李誘七位仙女下凡,定居端州,幻成七個有名的山峰,仙女的淚水形成的湖,便是現(xiàn)在的星湖?!敖璧梦骱秽?,更移陽朔七堆山”,名人留下了形象的比喻。
沿20公里的湖堤悠然轉(zhuǎn)著,山中有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無怪乎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登上首峰天柱,俯視肇慶,更有“登樓一攬煙霞界,半入云霄半摘星”之感。
過鐵板橋,便是獨一無二的千年詩廊,近千幅雕于山石上的詩句匯成石刻藝術的宮殿。船游洞中,兩岸石刻在燈光映襯下分外誘人。
鼎湖山更美!上山后,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寶鼎園,這尊大銅鼎落戶于此時,有過許多趣事,網(wǎng)紅蜂擁來打卡,連雨中也是人流如織。
鼎湖山樹蔭濃密,竹影婆娑,蟲鳴悅耳。站在山頂俯瞰,谷中的天池猶如仙境,紛飛的蝴蝶四季不散。天池邊的慶云寺建于明朝,為嶺南四大名剎。寺里百余間大小殿堂相互映襯,質(zhì)樸恢宏,莊嚴典雅。寺頂葉不留的故事和那口“千人鍋”讓人感覺不虛此行。
肇慶的美景還有許多,浸染歷史的千年古梅庵,六祖惠能曾在此植梅;星星點點的星湖,是一處天然大氧吧;城邊守望的古城墻,傾訴著這座城市2500余年的歷史;倚立西江邊的閱江樓有著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當年葉挺獨立團成立于此……
在肇慶,無論置身何景,都能感受到城水相依、人水相親,感受到詩與遠方。
肇慶的硯
肇慶是中國硯都。端硯即端州之硯,《西清硯譜》稱其為“稀世之寶”,惟眼為貴,巧奪天工,那句“老硯無聲憶少年,一硯飛雪銘千秋”,讓許多文人墨客翹首肇慶。
端硯以石質(zhì)堅實、圓滑、細膩、嬌嫩馳名于世,研墨不滯發(fā)墨快,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jīng)久不變。在端硯博物館里,我們了解到端硯的材料源于斧柯山、七星巖下的三大名坑,全部手工開采。為推廣和發(fā)揚端硯,肇慶人還建起了文化產(chǎn)業(yè)園、硯藝創(chuàng)意園、創(chuàng)意研究院,供人們更全面地了解端硯。
白石村是以硯為業(yè)的村落,建于唐代,已有1300年歷史。村里,八成村民從業(yè)制硯,有百余位亞太和國家級大師以及非遺傳承人。村里有千余家大小企業(yè),工人有萬余人,年產(chǎn)值40余億元。走進村里,如步入文化殿堂,空氣中也散發(fā)著陣陣墨香。
村口,余師傅正在包裝送貨。剛剛收到南亞的網(wǎng)上訂單,雖然只有幾千元,但端硯可以出國,他怎能不高興?
好客的張大師把我拉進工作室,這位第十四代傳人對端硯的歷史如數(shù)家珍:“端硯生在肇慶,長在肇慶,千年傳承,獨具魅力?!?/span>
肇慶的食
粵菜享譽中國,清蒸文慶鯉、白切杏花雞、地豆炭燒肉……爽口彈牙,誘人流涎。那道鼎湖上素,能蒸出清香,分不清是在吃素菜還是吃水果。
一家簡樸的農(nóng)莊里,有著“一鴨四吃”“一鵝五吃”的方法,無須點菜,加兩道上素則成席。起初以為菜多,可我們竟能吃光。主人不無遺憾地說:“時間太短。下次再來,我們吃籠蒸西江河蝦、香芋煲,還有竹筒飯粉。”
我尤為鐘情肇慶的水豆腐花、裹蒸粽和云吞。做水豆腐,要先將毛豆細磨,再用山泉水蒸煮。在鼎湖山的慶云寺里吃上一碗雪白的豆腐花,全身都會綻出一片舒爽。肇慶城內(nèi)最多的攤位莫過于粽攤。粽子大小不一,售價幾元至百元都有,用冬葉、水草緊裹,內(nèi)含十幾味食材,入口爽滑甘甜,留有“彩樓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的美稱。而云吞則是灶火起溫,香湯正酣,借玲瓏云,漾西江水,揚起口中百丈微瀾。
肇慶人說:“依著西江,擁著星湖,幸福的人不遠行,有種安逸感。”品肇慶美食,怎一個安逸了得?
肇慶的人
邀我前來的文友叫永博。一次偶然的肇慶之行吸引了他,于是永博舉家從寧夏來到了肇慶。30年來,他一直堅守宣傳崗位,尋覓城韻,研究城市,成了肇慶的“活字典”。剛剛退休的他,有著北方人的豪氣、南方人的細膩,這里的每座山、每處景,他都能娓娓道來。
去鼎湖山的路上見到一位老兵,后來知道他曾是這里的派出所所長。從英雄連隊轉(zhuǎn)業(yè)的鄧所長退而不休,自愿做起了清潔工和義務交通管理員。盡管腿腳不便,他仍熱情地陪我們游覽,還堅持邀約我們共同品嘗早茶?!斑@里人多事雜,五星級景區(qū)安全第一!”這個土生土長的基層派出所所長日復一日地發(fā)揮著余熱,在他身上,我們能感覺出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燈哥是新結(jié)識的朋友,兼任肇慶愛促會的副會長。多年來,他利用所學知識為城市的發(fā)展號脈。10年間,他給軍人、軍烈家屬捐贈數(shù)十萬元。聽他津津樂道著城市的歷史,聽著他的笑聲,我也不由得笑了。
游走肇慶,處處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閱江樓,一個系著紅領巾的孩子給我行了隊禮后,為我講解。她的講解內(nèi)容雖然淺顯,可那顆愛家鄉(xiāng)的熱情卻溢于言表。我正要道謝,一聲“再見”中,她又開始了新的“工作”。
這就是肇慶人,一群熱情善良的普通市民。
初識肇慶,留下不舍?!段鹘請蟆妨_總編對我說,“肇慶好肇慶美,誰也不愿離開這里!”這就是肇慶,一座山清水秀溫暖舒適的城市。短短數(shù)日,我體會到了“于無聲處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美麗”。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許欽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