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三首“民本”詩
■ 朱旭東
每當提起宋代理學鴻儒、教育家朱熹的詩歌,人們最熟悉的恐怕還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等千古名句。朱熹的許多詩歌,膾炙人口,經(jīng)久不衰,但朱熹寫詩并非自娛自樂,亦非追求詩名,而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吨煳墓募匪鸭祆渌髟娫~1200多首,反映他畢生所提倡的“恤民”“省賦”“養(yǎng)民”等“民本”觀念的詩作,可謂俯拾皆是,《和喜雨二首》《德興葉元凱家題》《石廩峰次敬夫韻》三首七言絕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逗拖灿甓住分卦凇爸孛瘛?,鼓勵農(nóng)耕;《德興葉元凱家題》重在“恤民”,體恤民艱;《石廩峰次敬夫韻》重在“安民”,民安則國泰。三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的民本思想,其所包含的內涵,是執(zhí)政根基所在,為官之要,亦是朱熹從政的重要遵循。
只今投筆事農(nóng)耕
“黃昏一雨到天明,夢里豐年有頌聲。起望平疇千草綠,只今投筆事農(nóng)耕。”(《和喜雨其二》)
朱熹對農(nóng)業(yè)十分關注,多次圍繞農(nóng)業(yè)民生談及“民以食為天”“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農(nóng),此自然之理也?!边@首詩的前兩句,寫春雨從黃昏一直下到天明,詩人借夢抒情,喜見“及時雨”滋潤農(nóng)作物,帶來秋收的希望。田野里,農(nóng)民們歡歌笑語,喜慶豐收。詩的后兩句,寫到詩人早起后望著綠油油的莊稼,平疇千里,生機勃發(fā),決意投筆從農(nóng),表達其與農(nóng)民休戚與共的情感。詩人念茲在茲,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地方官雖然不直接參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是應當承擔組織和管理好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職責。官員若能親自課農(nóng)“當職久處田間,習知穡事,慈忝郡寄職在勸農(nóng)?!眲t再好不過。
朱熹一生從政時間雖不長,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僅以身作則督促、鼓勵、扶助民眾耕作,而且始終想方設法為百姓辦實事。乾道四年(1168年),朱熹退居崇安時,崇安發(fā)生水災,引發(fā)民亂。朱熹主張設“社倉”,以官粟為本,防止地主豪紳在災荒時期用高利貸剝削農(nóng)民。這一舉措得以推廣,“以糧賑災”制度取到“以豐補歉,扶貧自救”的效果,大獲人心,上下交贊。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軍時,頒發(fā)《勸農(nóng)文》,指出“秧苗既長,便須及時趁早栽插,莫令遲緩,過令時節(jié)。”強調抓緊季節(jié),不誤農(nóng)時。紹熙元年(1190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時,撰寫的《勸農(nóng)文》曰:“陂塘之地,農(nóng)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協(xié)力興修,取令多蓄水泉,準備將來灌溉?!惫膭钆d修水利,獎勵開墾,重視水利修建的必要性。
朱熹提出“生民之本,足食為先”的主張,強調“務農(nóng)重谷”,著眼于民生疾苦,致力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落腳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朱熹民本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起望平疇千草綠,只今投筆事農(nóng)耕。”在今天仍有它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這個根本。
隔鄰猶有未炊時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暖丹田麥療饑。莫道儒家風味薄,隔鄰猶有未炊時?!?/span>
這首詩的出處有兩個版本。其一見于清初浙派詩人吳之振輯錄的《宋詩鈔》之《德興葉元凱家題》。相傳,朱熹與德興儒生葉元凱有交往。朱熹知南康軍時,有一次到德興縣雙溪清勝堂拜訪葉元凱。葉元凱以蔥湯為羹,麥餅為飯招待朱熹。當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能拿出這樣的飯菜已經(jīng)很不錯了。于是,朱熹有感而發(fā)。詩的前兩句,借蔥湯麥飯的藥用價值,實為勸慰之詞。后兩句勉勵人們要體恤時艱,多想想平民百姓。
另一個版本則是“麥飯蔥湯”的主人公換成了朱熹的女兒朱兌。相傳,有一天朱熹到女兒家探親。不巧女婿黃榦外出,朱兌發(fā)現(xiàn)家中沒有好的食材款待父親,只得勉強東拼西湊做了一頓“麥飯蔥湯”。朱兌生怕怠慢父親,面露愧色。朱熹卻很是欣慰,風卷殘云地吃完,笑著安慰女兒:“閨女呀,蔥湯搭麥飯,滋補又管飽,已經(jīng)很不錯了?!憋埡?,朱熹將這首詩寫給了朱兌。黃榦回來后,對岳父的言傳身教,備受感動,即把詩貼于壁間,作為座右銘。
朱熹這首詩,通俗易懂,情真意切,發(fā)自肺腑。兩個版本,雖出處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朱熹安貧樂道,憂世恤民的民本思想。
“自古文章無問價,寥寥幾字永留香?!敝祆渖顑€樸、關心民生疾苦的高尚作風,影響和激勵著后人?!芭鎳衣曔h,紫陽世澤長”。朱熹后裔、清代詩人朱靈齋的不少詩詞作品,亦反映著朱子的民本思想,如“省刑懷守德,薄斂恤民逋”(《翠微亭懷古》)、“想為民窮將訴帝,披霜拂露自徘徊”(《雁字十六首》)。巧合的是,類似“蔥湯麥飯”的詩作、典故在清朝文人錢德蒼編輯的《解人頤》和清康熙年間史潔珵先生所輯《感應類鈔》等作品中也有記載?!疤煜轮畡?,莫大于恤民”朱熹這首詩的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家家有廩高如許
“七十二峰都插天,一峰石廩舊名傳。家家有廩高如許,大好人間快活年?!保ā妒瘡[峰次敬夫韻》)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冬月,朱熹偕友張栻、門生林用中三人冒著大雪同游南岳衡山,山游六日,行程二百余里,詩歌唱和百余首。后加以編次,由張栻作序,名為《南山酬唱集》?!妒瘡[峰次敬夫韻》是其中一首。詩人登臨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形狀如倉廩的石廩峰時,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七十二峰都插天,一峰石廩舊名傳。家家有廩高如許,大好人間快活年。”詩人希望天下百姓家家戶戶都能有一個像衡山石廩峰這樣高大的糧倉,但愿人人都過上“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的安樂生活。
詩人吟物,格物致知,平敘開張,妙用一個“插”字,形容石廩高聳入云的姿態(tài),接著并未正面直接描寫,而是奇想天開,筆鋒一轉,用浪漫主義手法直抒胸臆,將詩意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詩的后兩句“家家有廩高如許,大好人間快活年?!碧峋V挈領,可以媲美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可見詩人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溫飽記掛心上,其民胞物與之情躍然紙上。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鐘千惠
審核:楊春霞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