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以前,我的家庭一直處于吃不飽的狀態(tài),早上吃稀飯、紅薯,中午吃干飯,干飯分為白米飯和蒸菜飯,晚上吃馇飯,母親總是這樣算計著過日子,即使如此,碰到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盡管母親變著花樣為家里人弄吃的,但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天少量的米飯就留給父親與哥哥吃,因為他倆是家里的主勞力,還要靠他倆賺工分呢。要想改善一下生活,只有等到逢年過節(jié)了。
村里有戶人家,那戶的男主人身體不是很好,眼睛也不好使,左手拄個棍,右手拿個布褡子搭在后背上,往你面前一站,真像一個要飯的。每逢時節(jié),都昌及周邊農(nóng)村都會做粑,他就會在節(jié)日的前后幾天在外面走村串戶討粑。那時農(nóng)村人善良,即使自家都不夠吃,碰見乞討的上門,還是會用小碟舀點(diǎn)米,或者趕上吃飯也會盛些給他。村里那位老人我叫他松爺爺,我與他兒子玩得好,經(jīng)常在他家玩。在每次過完節(jié)后,總是看到他背著一大包炒粉粑回來,他們的家人都笑得樂開了花。想一想,平時連飯都吃不飽,一下子收獲這么多美味佳肴,可改善好幾天的生活了。如果不舍得一下子吃完,就用一口菜缸腌起來,留著慢慢吃,他們一家人圍著桌子人手一碗炒粉粑吃得津津有味,總是讓我“垂涎三尺”。
小時候的我,越想吃別人家的東西,我越要裝著不感興趣的樣子,總害怕別人雖然嘴上不說,心里會說我饞。若是在村里玩,碰上人家在吃好吃的,我都會避開繞著走。母親經(jīng)常說,你吃了別人東西是要還情的,天下哪有免費(fèi)午餐,你要不懂得還人情,下次別人吃好吃的都會避開你。我記住了母親的話,盡量不吃別人的東西。母親還說,窮要窮得硬氣,餓要餓得漂亮。所以,他們都說我鼻子硬。
炒粉粑是都昌名小吃,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或者家里人過生日,才會做來吃。相傳是由東晉時期,出生在都昌的陶侃所發(fā)明,用鄱陽湖邊所產(chǎn)粘米粉碎后捏成薄皮,包以時鮮蔬菜,以此孝敬母親。這種新奇的食物因此被稱為“孝心米粑”,并從此在都昌乃至鄰縣傳播開來。他外觀晶瑩剔透,口感俱佳,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誰不渴望節(jié)日能美美吃上一頓炒粉粑呢。每次松爺爺討來的炒粉粑總牽動著我的味蕾,馬上跑回家告訴母親,甚至纏著母親要做炒粉粑。母親笑笑說,你真想吃炒粉粑呀,下次松爺爺出門乞討,你就叫他帶你一起去。母親的一句玩笑話我把它當(dāng)真了,我來到松爺爺家,叮囑松爺爺下次出門一定要帶上我,因為我也想討好多好多炒粉粑回來。松爺爺摸了摸我的頭說,好,下次一定帶上你。記得那晚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硬是睡不著,掰著指頭細(xì)數(shù)著下次外出乞討的日子,我?guī)е裤?,微笑著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人呀,當(dāng)你餓著肚子的時候,你的夢想就是能吃上一頓飽飯;當(dāng)你生活不再那么艱苦的時候,你的欲望也隨之增大。母親的一句玩笑話卻成了我望眼欲穿的夢想。那時的我,并沒有覺得乞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反而認(rèn)為松爺爺有本事,覺得他了不起,也許他在外人的眼中形象猥瑣,但我覺得他是一個好父親,起碼他能讓自己的妻子兒女吃上一口好食。
離過節(jié)還有一個星期,我天天來到松爺爺家,打聽他哪一天出門,生怕他撂下我一個人偷偷走了。等到真出門的那一天,我很早醒來,天一亮,我拿著布袋急不可待地來到松爺爺家,松奶奶笑盈盈對我說,松爺爺半夜過后就走了。性格內(nèi)向的我怔怔站在那里,淚水在眼眶打轉(zhuǎn)。松奶奶安慰我說下次再帶我去,主要是要趕早怕我貪睡。我只好垂頭喪氣回到家,向母親抱怨,怎么大人都可以不講信用。
后來,松爺爺還是一次又一次食言,我想去討粑的愿望卻越發(fā)強(qiáng)烈,一個乳臭未干的我實在不明白大人們心里怎么想的,為何不能滿足我這么簡單的愿望。直到有一天,松爺爺拖著病弱的身體,拿著空口袋回到家中,我才知道他在乞討的路上遇到了劫匪,把他打傷了,而且還搶走了他所乞討的食物。我站在他的床前,他的呻吟讓他的家人再也沒有了曾經(jīng)圍成一桌那種溫馨的畫面,而是一種焦慮和無助。
松爺爺個頭矮小,在外頭他受人鄙視,在家里,他盡到了一位父親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為了生活,他選擇了乞討,可是他命運(yùn)多舛,家庭連遭變故,二兒子因婚姻糾紛而坐牢,大兒子發(fā)瘋。我讀初二那年,他去世了。等我漸漸長大,我才慢慢理解,他一次又一次食言的原因。乞討,畢竟不是一條常人所走的路,我的父母也不可能真讓我跟他去。我的年少無知,因母親的一句玩笑,讓我想去討粑的愿望根植心中,多么啼笑皆非。
松爺爺去世了,我想去討粑的念頭也隨著時代進(jìn)步和生活條件的好轉(zhuǎn)消失了,我心頭由曾經(jīng)的羨慕轉(zhuǎn)化成對他的憐憫,由曾經(jīng)的遺憾變成欣慰,那段童年往事是一個時代的剪影,也成為我腦海中深深烙印,揮之不去!
( 楊求貴)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柳飄蕙
責(zé)編:鐘千惠
審核:許欽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