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就是一鍋鍋巴粥
■ 桂孝樹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對故鄉(xiāng)美食的記憶,總是通過味蕾直抵內(nèi)心,已成為記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時候家家戶戶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鍋巴粥,那濃香四溢的鍋巴粥是米飯文化中一道靚麗的風景。那白白的米湯加上金黃色鍋巴熬成的鍋巴粥是我兒時的最愛。
外出打工時,那縈繞在心頭的裊裊香霧,便是割舍不斷的鄉(xiāng)愁。許多和我一樣從小吃鍋巴粥長大的農(nóng)村孩子對其有著深厚的熱愛。可以說鍋巴粥是農(nóng)村人的最愛,散發(fā)著粥特有的清香和鍋巴特有的香味,黏稠柔軟,撩人食欲,養(yǎng)胃舒心,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愛吃。
看似簡單的鍋巴粥,做起來卻不容易。第一要有大柴火灶,那柴火就是被劈開曬干而且特別經(jīng)燒的把柴,引火用的是山上扒來的松毛。第二要有大鐵鍋,只有大鐵鍋來煮飯,方能做出金黃的鍋巴,然后才能燒出好鍋巴粥。第三要把握火候,想要有色澤金黃入口香脆的鍋巴,得掌握好火候,因為火候是米飯做成鍋巴的關(guān)鍵。
過去,家家戶戶都是用土坯砌成的老式灶臺,塞一把柴火,炊煙裊裊,水燒得滋滋地響。記得每次母親做飯時,先把米洗凈,放到鐵鍋里,再往里面舀水,把米蓋住半尺多深,等水煮開了一陣,再把米湯分出一些,把米飯留在鍋里,用筷子插幾個洞,添點水煮熟。
這時候,灶里面的火要特別勻和,不可太猛,否則容易將鍋巴燒焦,帶苦味,火太小又做不出金黃的鍋巴。常年做飯的母親把灶臺的脾性都摸透了,每次都能做出香噴噴的鍋巴粥。母親將黃燦燦的脆而不焦的鍋巴壓散,倒入白白的米湯,等米湯燒開,用文火煮半小時,一鍋香濃爽滑的鍋巴粥就好了。鍋巴的香味也開始沁入我的心脾,這個時候,我總是第一個揭開鍋蓋,讓濃濃的鍋巴香立刻彌漫我的嗅覺和身心,整個廚房香氣縈繞。喝下一口那清清淡淡的粥,滑入喉嚨抵達胃部,整個身心舒服通暢。
這些年來,我早已離開鄉(xiāng)村搬到城里來生活,很少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鍋巴粥,這次到鄉(xiāng)下看到鍋內(nèi)脂稠玉濃的鍋巴粥,伴著氣泡上下翻飛的畫面,不由得想起兒時母親煮鍋巴粥的情景,我才明白為什么忘不了鍋巴粥的味道,因為鍋巴粥里有著透露著歲月的辛酸和母親的慈愛,飽含著濃濃的愛的鍋巴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劉蕓
審核: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