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干戈化玉帛 黿鼉?yōu)闃蛄?/span>
■ 江漢民
《竹書紀年》載:周穆王“三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叱黿鼉以為梁,遂伐越至于紆。荊人來賓”。
《說文解字》:梁,水橋也。
《辭?!罚狐x(yuán,音“元”),動物名,亦稱“綠團魚”,俗稱“癩頭黿”。鼉(tuó,音“馱”),動物名,亦稱“揚子鱷”,俗稱“豬婆龍”。
清代學(xué)者朱右曾注:“紆,當(dāng)作紓,形近而偽,紓、舒通用,今安徽廬州府,古群舒地?!?/span>
周穆王是誰,他為什么到九江來?
一
公元前965年,一支大軍來到了九江。
大軍的統(tǒng)帥是周天子姬滿,后世稱周穆王。
這里的九江,不是指潯陽城(今九江城區(qū)),那時,潯陽城還沒有蹤跡。也不是指九江市(今九江市區(qū)以及所屬市縣,或稱九江地區(qū)),因為,九江成為行政區(qū)劃是很久以后的事情。這里的九江,是一個地理名詞,指的是古九江,是長江一分為多而形成的巨大沖積扇,位置在今湖北武穴市龍坪鎮(zhèn)到湖北黃梅縣劉佐鄉(xiāng)。
周穆王是周王朝立朝之后的第五位君主。自武王滅商建周后,經(jīng)成康(成王、康王)之治,到昭王時,“王道微缺”,再到穆王即位時,“王道衰微”(《史記》),周天子地位已經(jīng)有些動搖了。為轉(zhuǎn)移視線,對外用兵是不錯的選擇。
向何處用兵?這既是戰(zhàn)略問題,又涉及戰(zhàn)術(shù)問題。當(dāng)初,穆王的父親昭王御駕親征,率兵攻打荊楚,結(jié)果“喪六師于漢”,自己也“巡狩不返”。據(jù)說,昭王乘坐了當(dāng)?shù)厝俗隽耸帜_的膠船,船到中流膠化船解,落水而崩。
既然有這么慘痛的教訓(xùn),那么,打荊楚可不好玩。試問,還有軟柿子可以捏捏嗎?
有!那就是古九江一帶。
有研究表明,夏商至周初,西到云夢澤,東至彭蠡澤,南逾幕阜山,北抵大別山,在這一廣大地區(qū),存在著非周非楚的文化區(qū)域,其主體族群是揚越(百越的一支)。與堯、舜、禹時代在此居住的“三苗”不同,揚越不動不躁,小日子過得非常安穩(wěn),“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yè),果蓏螺蛤,食物常足。”(《漢書》),在這歷史上所稱“吳頭楚尾”的中間地帶,存在著互不統(tǒng)屬的大大小小的方國,人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艱苦奮斗,矢志創(chuàng)業(yè),日作夜憩,繁衍生息,其稻作文明、水利工程、玉器陶器等已達到高度文明。
幸和不幸的是,這一帶有了銅礦。
1988年發(fā)現(xiàn)的九江瑞昌銅嶺遺址,“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采銅冶銅遺址”,這一遺址連同1989年發(fā)現(xiàn)的吉安新干大洋洲大型商墓,以及1973年發(fā)現(xiàn)的宜春樟樹吳城遺址,以現(xiàn)代考古無可辯駁的實證文物,揭示了殷商時期在江右這片土地存在著與殷商等量齊觀的青銅文明。放眼遠望,在上述非周非楚的文化區(qū)域中,贛地的瑞昌銅嶺銅礦,鄂地的銅綠山銅礦(今湖北大冶),舒地的銅官山銅礦(今安徽銅陵)等等,構(gòu)成了長江中下游銅礦帶,“應(yīng)該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銅料供應(yīng)基地”。
家里有礦,這是天大的喜事,但也是無邊的禍害。
旌旗獵獵,兵車隆隆,劍戟如林,聯(lián)營數(shù)里。
作戰(zhàn)計劃制定出來了:九師兵分三路,每路三師,一路沿長江溯流而上,占領(lǐng)銅綠山銅礦,一路順流而下,奪取銅官山銅礦,一隊向南進發(fā),直取銅嶺銅礦。三礦均在大江之南,均需渡江作戰(zhàn)。我軍不習(xí)水戰(zhàn),少用船只。要汲取前輩的伐楚教訓(xùn),穩(wěn)扎穩(wěn)打,攻心和攻地相結(jié)合,一舉占領(lǐng)這一帶。
“請教大王,有一個問題,這一帶居住著百越,在夏、商時期都是化外之地,并沒有完全納入王朝管轄之中,而他們也很老實,安安靜靜地與中原做生意,從來沒有亂來過?,F(xiàn)在,我們興師動眾,怎樣顯得我們師出有名?”一位將軍問道。
“吁!受命于天,為天下王!《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教化民眾,增添福祉。當(dāng)然,我們正義之師的形象還是要通過一定形式讓民眾相信。這樣吧,我們馬上就要渡江作戰(zhàn),這一帶‘信巫鬼,重淫祀’,民眾比較相信巫覡,這一帶大鱉鱷魚又多,我們用木排造一座浮橋,上橋下橋的地方都堆以大鱉鱷魚,欄桿上也裝飾大鱉鱷魚,讓人們以為是大鱉鱷魚搭了一座橋,這樣傳出去,就有好的效果啦!”穆王說。
“大王英明!我這就去辦?!?/span>
“唔,說些高興的吧。早上,我遠眺東南方向,有好大一座山,據(jù)說我祖父康王曾到過那兒。渡過大江后如果軍事行動順利,我想到那座大山里去,看看是什么吸引他老人家?!保ń癖尽吨駮o年》:周康王“十六年,王南巡狩,至九江盧山”。)
“是?!?/span>
二
說起來,周穆王是一個奮發(fā)有為的好青年,他的最愛就是詩和遠方。
我一開口,就有人哂笑:太史公說“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50歲的人了,就算是拉低標準扮嫩,無論如何不能算是青年啦。
讀者諸君不必哂笑,因為這很可能是太史公搞錯了。司馬遷受《尚書·呂刑》“惟呂命,王享國百年,?;摹敝`,為了湊足百年之?dāng)?shù)(穆王在位55年),故而說“春秋五十”,而據(jù)《竹書紀年》“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也就是說,自武王伐紂成功、周王朝建立到穆王時已經(jīng)百年,并非說穆王壽享百年。有人考證,穆王即位時,時年在二十四五歲至二十七八歲之間。
還有人不相信,尊為王者,生在遠古,有詩和遠方嗎?
這你就不必擔(dān)心了。雖然西周前期尚未有確切紀年的歷史,但穆王卻留下了相當(dāng)?shù)奈淖钟涊d,從行止和作為看,他的遠方不完全是御駕親征,也不完全是西幸南巡,他的詩既不是所謂的御制詩,也不是傳說的打油詩,其詩和遠方比后來的帝王高遠得不止一點點。
先說“遠方”。據(jù)典籍記載,穆王用八匹駿馬駕車,不遠萬里,周游四海,名山無有不登,大川無有不濟,曾在瑤池會見西王母,窮極歡娛,然后歸旋。
西王母之邦在哪?千百年來聚訟不已,莫衷一是。就連西王母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人物,也是眾說紛紜、未有定論。西王母其地,有說在回中(今甘肅涇川),有說在涼州、甘州、肅州片區(qū)(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一帶),有說在吐魯番盆地,有說在青海,有說在帕米爾高原(蔥嶺),還有說在古印度、古波斯、古波蘭甚至古埃及,行程相差幾萬里,令人摸不著頭腦。西王母其人,有說乃部落女首領(lǐng),有說是西域女酋長,有說是波斯女王,有說是埃及女王,或者神話仙子,或者道教仙人,或漂亮若仙,或丑陋如鬼,行止來歷晦暗不清,就和廬山一樣,叫人難識真面目。
從當(dāng)代眾多研究看,本人傾向于西王母是歷史人物,是西域女王,其族為古時大夏國(唐代稱吐火羅),其地在今阿富汗北部,治所為巴里黑(縛喝,今阿富汗巴爾赫),因建城較早,故有“眾城之母”之譽??紤]到是三千年前的遠征,完全依靠馬匹和步行,穆王僅僅這一趟真可算是遠而又遠,這一壯舉超邁古今。
再說“詩”?!赌绿熳觽鳌份d,西王母與穆王會見,西王母吟詩: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路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穆王答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均平,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西王母又唱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⒈獮槿?,於鵲與處。嘉命不遷,惟我惟女。彼何世民,又將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詩寫得好不好?一個字:好。兩個字:很好。三個字:太好了。有人評價,穆王和西王母的詩放在《詩經(jīng)》中,你都根本分不出來。還有人議論,這樣的詩只可能是西周的作品,后人作偽再怎么用心也作不到這個“味”。也就是說,不要以為寫個四字詩,就與《詩經(jīng)》中的詩一樣,那只是“詩經(jīng)體”!正像陶淵明,多少人寫陶體詩,那只是“陶體”,而不是陶詩!
這么說來,“予歸東土”和《穆天子傳》中的其他詩篇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署名作者的詩歌(《詩經(jīng)》中的詩歌均無作者),穆王是中國第一位詩人。至于西王母的詩,當(dāng)然是穆王的文學(xué)侍從翻譯的,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
三
如果僅僅是詩和遠方,那穆王還不能算是一個好的領(lǐng)袖??春笫?,南唐后主李煜詩詞寫得很好,宋徽宗趙佶字畫水平很高,隋煬帝楊廣數(shù)次下江南,明武宗朱厚照一生在嬉游,誰說他們是好皇帝?
治理國家,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最關(guān)鍵的是政治清明,引領(lǐng)方向,最重要的是獲取信息,作出決策,最核心的選人用人,親賢遠佞,從而“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實現(xiàn)“王天下”。
穆王看起來很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在尚未即位時,就追慕文王、武王的功績,想以先輩為榜樣,恢復(fù)周室榮光,將成康之治繼續(xù)下去。即位后,他“法先王,進賢哲,遠佞人,崇憲典,制刑律,用玉帛,代征伐,重民生,均民富”(《穆天子傳今考》),任用祭公謀父、伯冏、君牙等一批賢良輔佐自己,弘揚文、武之精神,傳頌成、康之思想,制定規(guī)章,糾彈不法,先解決周室自己的問題,再放眼四海,考慮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
大家知道,武王滅紂,周王朝實行封建制度?!胺饨ā?,本意是“封土建國”,君主把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建國。“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敝芡跏翘煜鹿仓鳎髦T侯國受周文化之所及,共同藩屏王室,納貢服役。在各諸侯國之外,尚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簡稱四夷)等部落外族,歷朝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理想是“蒞中國而撫四夷”(《孟子·梁惠王》)“無怠無荒,四夷來王”(《尚書·大禹謨》)。
穆王的治“國”方略可概括為“和治諸夏,綏靖諸夷”,對各諸侯國,用“和”的理念來治理,對周邊四夷,采取懷柔政策來安撫,當(dāng)然,該用兵時也用兵,統(tǒng)一法制,以富強法制武力平治天下,處理爭端,化解矛盾,以致天下太平。
值得稱道的是,在《穆天子傳》中,穆王行程數(shù)萬里,經(jīng)過無數(shù)民族地區(qū),均能“觀兵”而不“用兵”,化干戈為玉帛,通過和平手段而不是戰(zhàn)爭手段來贏得人心,贏得尊重。
穆王的巡游四海,已經(jīng)大大超過當(dāng)時人們的想象,也大大超過后世史家和文人的想象,因此,在典籍中,在口碑里,對穆王的評價并不算高,譬如左丘明說他“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有車轍馬跡焉”,列子說“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太史公說“樂而忘歸”——穆王已經(jīng)預(yù)知自己的行為不被人們所理解,因此自嘆“后世亦追數(shù)吾過乎?”——然而,在那個年代,能萬里觀兵,不戮一人,恩威并濟,懷柔遠人,深入西域直達中亞,比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早了800多年,為華夏民族爭取了廣闊的戰(zhàn)略縱深,打通了通向西方的文化交流大通道和中外商路,其胸襟之大,眼光之遠,腿腳之勤,辛勞之甚,實為千古一人!
四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jīng)》)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是一個對外拓宇的時代,是一個協(xié)同萬邦的時代,是一個文化融合的時代。這是人類的童年,自由,活力,莽撞,狂放,天真爛漫,雄大活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充滿好奇心,充滿想象力,愿意嘗試新事物,愿意探索新世界,崇尚智慧和力量,能放下架子,放開面子,餐風(fēng)飲露,砥礪前行,看周初景象,穆王將其發(fā)展到極致。
北求良馬、南求銅料,是周王室的一貫策略。馬是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也是重要的軍需物資。馬匹難于在溫潤潮濕的南方健康生長,而西北草原地帶更適合養(yǎng)馬,因此,“馬政”一直是歷朝歷代重要的政務(wù)。而銅料既可以制作生產(chǎn)生活用具,也可以制作兵器鎧甲,在鐵器尚未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西行萬里、基本解決了馬匹問題后,再來南方解決銅料問題,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九江的九師之戰(zhàn),戰(zhàn)況如何?傷亡如何?結(jié)果如何?由于史料闕如,不得而知。《竹書紀年》同一年載,“荊人來賓”,也就是說,楚國派人到周王室進貢。但這一進貢行為,究竟是周楚友好慣例,還是九師用兵后荊楚受到威脅而為之也不清楚。清楚的是,九師之戰(zhàn)后,楚國、越國仍舊存在,西周在上述非楚非周地區(qū)并未實行有效統(tǒng)治。
武者,止戈也!孫子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币簿褪钦f,窮盡一切手段而不是訴諸武力來達到使敵人屈服,是戰(zhàn)略全勝的最高目標,是軍事斗爭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真心希望能像西行一樣,穆王不發(fā)一戰(zhàn),江右不死一人,南北握手,和平解決。
自穆王之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開始融入“諸夏”中,成為華夏大家庭中的一員。與殷商時期贛鄱大地具有高度文明而不見記載相比——畢竟文字是北方人發(fā)明的,典籍上的話語權(quán)自然屬于中原——這塊紅土地慢慢開始進入史冊,周風(fēng)徐吹,經(jīng)濟基礎(chǔ)緩慢夯實,文化根苗發(fā)芽生長,吳頭楚尾將要進入歷史舞臺表演了。
穆王黿橋的宣傳效果如何?我們同樣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穆王開了這么一個說不上好壞的頭,后面追隨者并不乏人。漢武帝劉徹尋陽射蛟,明太祖朱元璋鄱陽湖巨黿救命,九江的大鱉鱷魚一次次被利用,實際上,都是穆王玩剩了的。
穆王的黿橋告訴我們,只要有人,便會有橋,只要有橋,人們便會留下足跡,記住歷史,人們便會跨越溝塹,走向未來。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王文婧
責(zé)編:劉蕓
審核:楊春霞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