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征,是一種結締組織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對它的病因病理尚無確切和系統(tǒng)的認識,臨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于病因病機的探索
病因:
從辨證求因看,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不出燥證范圍,其病因似可設想為如下數(shù)點:
其一,內在稟賦。
患者多為陰虛燥熱體質,其臨床特征多有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內熱便秘,目澀而干,視昏,五心煩熱,脈細弦數(shù),舌紅少苔或無苔,舌體薄瘦等表現(xiàn)。
臨床實踐表明,本征患者屬陰虛體質,較多見,既病則又多從燥化熱。
其二,燥癥的產(chǎn)生,可能與“毒邪”的蘊襲密切相關。
毒者,邪之盛也,燥盛不已,蘊釀成毒,煎灼津液更益其燥,二者互為因果。然此征燥毒之成,又不似熱毒、血毒之劇烈而至速,多為積漸所致。
病機:
燥何以致“干”,這就必然要涉及到津液的作用及其轉輸敷布(代謝)了。
津液主要起滋潤濡養(yǎng)作用,干燥癥狀的出現(xiàn),總在于津液的失敷失潤,或由津液的虧損耗奪,或由津液敷布受阻,即津液代謝失調所致。
五臟都參與津液的生化代謝,而肝腎兩臟卻是燥證產(chǎn)生的根本所在,其臨床所現(xiàn)諸癥,亦莫不與此病相關,茲分別簡述之。
證候表現(xiàn)
本征的第一大證候表現(xiàn)在眼部。
目為肝竅,五臟精明皆上注于此,其不時眨動者,全賴津液以潤之養(yǎng)之,而使目視清明。
蓋肝者,體陰用陽,內寄相火,其性易動易升,在病理上易于熱化燥化而熏灼上炎,是以本征目癥叢生。
本征的第二組證候表現(xiàn)在口。
口為脾之外竅,內納齒、舌。舌為心苗,其下又系金津、玉液,猶井泉滋灌之通道也。齒為骨余,因腎所生,賴腎陰以充養(yǎng)。
是以諸凡精血陰津耗乏,津少液涸不克奉潮,燥火上炎則口唇燥揭、咽干、舌體光瘦,齒脆松落如齏粉者并不鮮見。
本征的第三組證候常表現(xiàn)為結締組織癥候群,尤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多見。
按此種關節(jié)肌肉疼痛癥狀,傳統(tǒng)看法多納入痹證范疇。但本征所現(xiàn)之痹癥,少見寒象、濕象,且有一派干燥之征,其病程多長,體質羸瘦,似屬尪痹。
而津液乃人體營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保持血液一定的濃度,有助于血液的流暢。營血濃濁,流行瘀滯,是以筋脈失榮失通,痹乃作矣。
其病機不出津虧血少、筋骨不榮,陰傷血滯、絡脈失通或血燥生風,淫于肢節(jié)數(shù)端。
由此可見,本征所現(xiàn)諸種病癥,當咎之于“虛、痹、瘀”。
虛者或責之于氣,或責之于陰。蓋氣旺則動載津行,氣虛則血液受阻,出現(xiàn)“供津不全”的類陰虛內燥之征。陰虛則津液枯涸,臟腑組織不榮,燥亦所由生也。因虛(氣虛或陰虛)可致瘀,由瘀而成痹,均可致燥。
總之,本征為燥盛成毒,或為因毒而燥,或因燥久延續(xù)不已,發(fā)展演繹而成。
關于治療原則及用藥
本征之燥乃類屬中之異者也,故常法每難合拍,基于“燥勝則干”之共性,本征之治總以流津增液為經(jīng)緯。
蓋津乃人身之要質,流則生利不已,滯則為害無窮。津液之凝滯,其因或為血虛,或為瘀阻,或為氣病,或為絡痹,是以立養(yǎng)血、化瘀、助氣、宜痹諸法。
津之不流成燥,或緣陰液虛虧,或緣熱熾蒸耗,故又另設養(yǎng)陰、清熱之法,前者防治陰津之虧耗,后者鼓促陰津之流暢。
1. 滋陰潤燥
適用于陰液虧損、燥象叢生者,是治療本征的基本治則。
其他治燥諸法多從此化裁而出,代表方劑如增液湯等,藥有生熟地、天麥冬、玄參、石斛、龜板、女貞子、花粉、玉竹等。
2. 養(yǎng)血活血潤燥
適用于燥結血少津道不行,營血為之瘀澀,氣液為之凝滯者。
李梴謂:“潤則血旺”,即潤燥寓于養(yǎng)血活血之中,代表方如《醫(yī)學正傳》之生血潤膚飲,藥有生地、阿膠、赤白芍、當歸、丹參、桃仁、小胡麻等。
3. 清營解毒潤燥
適用于營分熱熾并致津燥者。
代表方如三紫湯(紫草、紫竹根、紫丹參)、犀角地黃湯加減,犀角地黃湯藥有犀牛角(或以廣角、水牛角代)、丹皮、生地、芍藥、大黑豆、玄參、土茯苓、升麻、貫眾、生槐米、山慈菇、綠豆衣、生甘草等。
4. 益氣潤燥
適用于氣虛無力推動津液敷布致燥者。代表方有七味白術散,藥如太子參、黃芪、山藥、白術、葛根、炙甘草等。
5. 通絡潤燥
適用于絡滯血瘀燥象叢生者。代表方有大黃?蟲丸,藥有丹皮、赤芍、紅花、地鱉蟲、鼠婦、水蛭、虻蟲、茺蔚子等。
6. 養(yǎng)目潤燥
適用于以目疾為主而見燥象者。方如杞菊地黃丸,藥用甘菊、枸杞子、地黃、首烏、沙苑子、木賊草、谷精珠、石斛等。
干燥綜合征治療以調整臟腑、益氣養(yǎng)血、滋陰潤燥為主。根據(jù)不同的癥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給予治療,還有在食療上可以做一些食療來改善患者眼干口干的癥狀,針對肺的陰虛可以用沙參、百合、蓮子羹,針對肝腎陰虛可以食用菌菇花蛤湯,針對腎陰虛可以用花生燉豬腳,針對氣陰兩虛可以使用花旗參烏雞湯這些食療方法。當然,身體不適,還是得盡快就醫(yī),避免延誤病情。
(來源: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開發(fā)區(qū)分院 文/劉圣徽)
編輯:畢典夫
責編:曹玉婷
審核:盧江文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