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兩點,凌光寶早餐店后廚的燈準時亮起。從窗戶里透出來的黃色燈光,在漆黑的夜里格外顯眼。
62歲的老凌是共青城市地地道道的漁民,自2020年鄱陽湖和博陽河共青城市水域全面禁捕后,便收網上岸?!耙婚_始我想重操舊業(yè),繼續(xù)與水‘打交道’,養(yǎng)殖龍蝦,養(yǎng)了兩年最后虧了本?!崩狭枰贿吅椭鎴F,一邊說道。2022年,老凌決定另謀出路,與妻子在共青城市市區(qū)開了一家早餐店。
和面、搟皮、包餡、捏褶,動作迅速連貫,那雙捕了將近50年魚的手,干起這細致活一點都不含糊。小籠包在他的手里“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是店里的“金字招牌”。
清晨6點,天邊微亮,門口爐子上摞了七八層的小籠包籠屜也冒起了騰騰熱氣,香味隨風飄散在寒冬的冷空氣中。這時早起上班的人們也陸陸續(xù)續(xù)來到店里購買早餐?;虼虬?、或堂食,或煮粉、或打粥,老凌老兩口忙得不可開交。
“我從11歲開始跟著父親打魚,然后我的兒子跟著我打魚,我們家三輩都是漁民?!逼唿c半左右,小籠包賣得差不多了,老凌一邊繼續(xù)包著,一邊講起自己以前“搖搖晃晃”的生活。
“我家有一個可以裝幾噸魚的大漁船,除了每年3月-6月的禁漁期,我們上岸打零工,其余的時候都漂在鄱陽湖上。”老凌將十幾個籠屜放在爐子上,轉身又收拾起了餐桌。
“國家提出這個政策,我們還是很理解的。其實那幾年,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魚類越來越少,量也越來越少,沒有七八十年代多了,我們也是很心痛的?!北疽詾檫@輩子也會跟父親一樣,延續(xù)世代打魚為生的家庭傳統(tǒng),但隨著國家退捕政策的出臺,老凌只能放棄打魚,帶著兒子收網上岸,老凌說,他理解國家政策,但更多的是對于未來生活的迷茫。
“收走的漁船、漁網政府一次性補貼了近兩萬,創(chuàng)業(yè)有補助,還定期摸底我們退捕漁民的技能培訓需求,我都參加了好幾次這種技能培訓了?!蓖咨谱龊脻O民轉產安置,是關系長江“十年禁漁”成敗的關鍵所在,也是關乎漁民生計和家庭穩(wěn)定的一件民生大事,老凌說,雖然收網上岸了,但政府并沒有不管他們,還給他們在迷茫中指引了新的奮斗路。
十點鐘,過了飯點,店里漸漸冷清下來,老凌與妻子拿出了一張嶄新的福字,打算貼在早餐店的推拉門上。“要過年了,我們也喜慶喜慶,在新的一年,希望喜歡吃我們包子的客人越來越多?!闭f完,老凌與妻子一起笑了起來。
老凌只是共青城市退捕漁民就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該市共有退捕漁民122戶、243名。為了有效安置退捕漁民,近年來共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30場,服務退捕漁民上百人次,開展就業(yè)指導200人次;為9名退捕漁民設立公益性崗位,每月發(fā)放500元崗位津貼;對有經營執(zhí)照且穩(wěn)定經營半年以上的漁民給予5000元補助,對新增發(fā)展稻蝦種養(yǎng)產業(yè)的,按100元/畝的標準給予扶持。
“我市將繼續(xù)全力以赴幫助退捕漁民再就業(yè),保障他們的長遠生計問題,讓漁民退得出、穩(wěn)得住、有保障、能發(fā)展。”共青城市農業(yè)農村水利局農漁業(yè)股負責人朱禮財表示。
(王一婷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魏菲
責編:許欽
審核:姜月平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