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而“欲識廬山面,先到石門澗”
故這里被稱“廬山第一景”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記里,單獨為游石門澗列了一章《游廬山門記江西九江府》,以日記方式,按照時間和游程順序,直接記錄在石門澗所觀察到景物。這種游記風格直接影響到了后代人的寫作。我們也將仿照這種風格,來為大家一一介紹石門澗風景,繼上一篇山水篇后第八篇文章就帶大家走進石門澗-千佛峰、咒裂石。
壹
這座山峰是由強烈的滑脫褶皺堆疊而成,彎彎曲曲的褶皺,遠遠望去,猶如千佛集會。
千佛峰
在蝙蝠洞的斜對面,聳立著一座卓爾不群的孤峰。由于這座孤峰的整體造型,尤其是頂部側面的輪廓極像民間傳說的老壽星——南極仙翁,因而人們稱它為壽星峰。又由于這座山峰是由強烈的冰川運動造出滑脫褶皺堆疊而成,懸壁酷似浮雕,遠遠望去,猶如千佛集會,因而人們又稱它為千佛峰。從不同地點和不同角度觀察壽星峰,它會離奇地變化。在澗水角看到的是座孤峰,可到善緣臺觀察時,壽星峰卻不復存在而融入群山變成了一個平緩的山嶺,老壽星沒有了,變換的頭像是面目可憎的怪。再往前百米,在講經(jīng)臺觀察,那嶺卻又變成了垂直的峭壁,你看那中部邊緣的巖石突起,像不像一個巨大的佛像?那眉清目秀,高高鼻梁,笑口常開,頭上還戴有華麗的頭冠,真是妙不可言。對此有人寫詩曰:“匡廬天下秀,山水石門幽。大佛凌天立,堪稱第一流。”這就是蘇東坡的千古絕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由來。
貳
咒裂石
離開蝙蝠洞,前行數(shù)十米,有兩塊巨石并立擋在路上。兩石相距下面一米多,上面還不足一米,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門,這就是石門澗的“小石門”。因為這兩塊巨石仿佛是一塊石頭開裂而成,因而又流傳著一個誦咒裂石的故事?!稄]山記事》是這樣記載的:“天池山下,有巨石障路。僧慧持往誦《尊勝咒》千遍,石裂為二?!被鄢质钦l呢?他就是慧遠大師的親弟弟。他和慧遠同時出家,同時在龍泉精舍、東林寺修行,是著名的十八高賢中的人物之一,后移錫四川,成為一代名僧。
·END·
我在塵世里尋覓
想尋找靈魂的歸宿
它是那樣遙不可及
終于當我踏上石門澗的旅程
那夢中的山水
好像有了實體
更多美麗風景我們下期見
編輯:畢典夫
責編:曹玉婷
審核:盧江文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