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色色人妻有码视频_欧美一级二级三区久久精品_在线观看无码av不卡毛片_久久国产福利免费

薦讀九江 | “大先生”楊叔子的往事鉤沉

2023-11-05 08:46:29   長江周刊
瀏覽量 29966

“大先生”楊叔子的往事鉤沉

■ 阿 詹

2022年1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終生踐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大先生”楊叔子逝世。

2023年9月5日,楊叔子院士誕辰90周年紀念會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舉行。紀念會上,華科大首屆“楊叔子班”亮相,成員來自9個學院、共計33人,他們同時獲得楊叔子獎學金。楊叔子院士夫人徐輝碧教授為“楊叔子班”授旗,并向同學們贈送楊叔子院士箴言。

楊叔子院士生前酷愛中國傳統(tǒng)詩詞,并且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皸钍遄影唷钡耐瑢W們從楊叔子院士的詩作中挑選出其人生重要時刻所作的10首詩詞,通過朗誦的方式來表達對楊叔子院士懷念。

楊叔子院士作為一位科學家,是如何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緣的呢?自幼飽讀詩書的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學貫中西的科學大家的呢?

背井離鄉(xiāng)避戰(zhàn)亂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次年,由波田支隊和106、101、27師團混雜的侵華日軍溯江而上,向九江城區(qū)逼近。在距離城區(qū)不到30公里的湖口縣雙鐘鎮(zhèn),一位氣宇軒昂的花甲老人將全家數(shù)口召集到一起,語氣凝重地宣布:現(xiàn)在,我們要外出逃難了。路上,如果被日軍追上,每個人都要想辦法自殺,誰也不準茍活!我們是炎黃子孫,決不做日本鬼子的順民,絕不當亡國奴!

一個四歲的孩子,緊緊依偎在老人的懷里,仰著頭似懂非懂地聽著,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用力點著頭。那次逃難,讓他從此懂得“國家興旺,家自興旺;國家衰亡,家難保全?!钡牡览?。

這位老人就是辛亥風云人物楊賡笙(1869~1955),著名的江西“討袁檄文”便出自他的筆下。那個四歲的孩子便是楊賡笙的幼子楊叔子,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機械學家、教育家,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拓荒者,全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首倡者,華中理工大學(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

1933年9月5日,叔子先生出生于湖口縣。兄弟姊妹6人,他排行第五,大哥楊鋤非,大姐楊粵秀,二姐楊贛秀,二哥楊仲子,妹妹楊湖秀?!耙痪€穿珠,秀才楊家”是當?shù)貙ζ浼易宓馁澴u,說的是楊家先祖自宏高公明代任職湖口教諭,歷經(jīng)十五代,代代人才輩出。至叔子先生出生,已衍生為書香世家,名門望族。

逃難路上曲折求學

戰(zhàn)亂貫穿了先生的整個童年。自1938年從湖口逃出,一路輾轉,經(jīng)武寧、南城、石街,直到1940年逃難至撫州黎川縣,全家在這里偏安一隅至抗戰(zhàn)勝利。一路顛沛流離,父親對孩子們的啟蒙和教育卻始終沒有間斷。打從5歲起先生便在父親指導下認字,咿咿呀呀地誦讀古書,他的學前教育都是一本本的經(jīng)書典籍。直到9歲入私塾學習,他已遍讀《四書》《詩經(jīng)》《書經(jīng)》,至于唐詩三百首與百篇古文更是張口便來,爛熟于心。

在黎川暫定下來后,父親將他送進住處附近的私塾學習。由于私塾教學無法跟上時代步伐,學了一年左右,1943年9月,私塾老師涂壽山將他引薦至黎川縣第一區(qū)小讀高小。

當時小學分初小、高小,初小是四年,高小是兩年。由于國學功底扎實,先生一入學就跳級念高小。語文、歷史成績當然是呱呱叫,但算術卻把先生難住了,因為之前壓根兒就沒接觸過。用先生的話說就是:“加法馬馬虎虎,減法迷迷糊糊,乘法稀里糊涂,除法一竅不通?!?生性有股子鉆勁的他,此后無論是走路、吃飯、睡覺甚至做夢都在演練加減乘除。當終于悟出來其中的門道,數(shù)學不僅不再是難關,反而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后來竟成了最強的科目之一。

先生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了小學教育,1944年9月跳級進入江西中學讀初一。所說的江西中學,是為了避開日寇,由南昌輾轉南城,再遷到黎川的一所中學。

抗戰(zhàn)勝利后的1945年10月,先生12歲,他跟隨父母返回故鄉(xiāng)湖口,在此念完初中。隨后考入九江同文中學讀高一。他在《讀好書 做好人》一文中回憶道:“1948年春,我從湖口縣中畢業(yè)。由于縣里沒有高中,便打算報考九江同文中學,‘同文’兩字源自《中庸》的‘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所蜚聲長江中下游的教會中學學風好,水平高,考入很不易?!?/span>

先生至今念念不忘那次入學考試“歷險記”:由于初中偏科,考試成績出來,語文、數(shù)學、英語幾近滿分,化學、物理卻考得非常糟糕,遠不及格。學??脊俳?jīng)過反復討論,認為語、數(shù)、外考得這么好,化學、物理怎么會差呢?肯定事出有因,決不能放棄這棵好苗子,錄!

經(jīng)此一役,先生意識到偏科的危害性,入學后,狠下苦功,惡補理化,終于用成績證明了自己:高一上學期成績總平均分在全班六七十人中排名第二,與第一名僅有兩分之差。雖然次年四月即隨全家去了南昌就學,但不到一年的同文中學學習,讓先生感到“同文永遠跟我在一起,同文的校訓‘讀好書,做好人’,至今我還在品味,還在踐行,我甚至體悟到,為什么辦學、辦什么學、怎么辦學,都可包含在這‘讀好書,做好人’之中”。

愛情小插曲

1949年9月,一路“學霸”的叔子先生轉至南昌一中讀高二,結識了同年級的徐輝碧?!澳菚r我剛滿16歲,也不知什么是愛情,但實際上,當時已播下了經(jīng)風歷雨的愛情種子”,先生深情地回憶道。高中畢業(yè)后,叔子先生考入武漢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后并入華中工學院),徐輝碧先參軍,后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兩個新中國的青年各自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歷經(jīng)十多年愛情長跑,終于在1960年初叔子先生受華中工學院委派出差北京期間,兩人牽手正式領證結婚,將新娘當時工作單位北京化工研究院的一間小屋權作新房。1月23日那天,原本最具儀式感的新婚“鬧洞房”因冰雪覆蓋的北京全城停電,阻攔了所有親朋好友的腳步,讓他倆意外獨享了溫馨簡樸的“二人世界”。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先生專門賦詩一首:“驚鴻一舞十年思,圓缺陰晴無間時。此夕鶼鶼終比翼,同心同結永同枝”。

與先生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徐輝碧教授,不僅是妥妥的賢內助,也是無機化學領域的專家,1962年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調入華中工學院任教。1983~1987年,在華中理工大學任教授,兼任化學系主任、理學院副院長。1999~2003年任生命學院院長。

讀好書與做好人

1956年4月,叔子先生因成績優(yōu)異被華中工學院提前留校,旋即派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進修。當時的哈工大蘇聯(lián)專家云集,在校學生俄文水準很高,一小時能看一二十頁俄文專著,而先生雖然已是華中工學院學生中俄文的佼佼者,但一小時僅僅只能看十行,相比之下,差距甚大。沒有捷徑,只有“拼”!于是吃飯念,走路念,等車念,甚至進衛(wèi)生間都在念。有一次先生跟舍友說去郵局寄信,將信放入大衣口袋,便出了門。一路念俄文,到了郵局在念,投郵時在念,返回時一直念進宿舍。舍友問:“去哪兒啦?”“寄信呀”“寄信?信不還在你口袋里?”低頭一看,信果真還斜插在口袋里,他迷惑不解:“確實往郵筒里投東西了,沒投信,那投的是什么?”直到如今,郵筒一直“嚴守秘密”,投了什么,先生竟不得而知。

“功到自然成”,僅僅3個月時間,先生硬是“啃爛”了俄語這塊硬骨頭,不僅能聽懂蘇聯(lián)專家講課,而且有些字典里沒有的單詞他也能心領神會,應用自如。

1957年初先生被派往齊齊哈爾機床一廠、二廠準備學生的畢業(yè)實習。當?shù)貧鉁亓阆露?,凌晨四點多鐘大部分人還在酣睡,他已在燈下埋頭苦讀;即使在路邊等車,凍得渾身哆嗦用不停跺腳來抵御嚴寒,他口中還在念念有詞背誦著生僻的單詞。因為學習忘了去食堂吃飯的事兒時常發(fā)生,時間長了,大家干脆叫他“拼命三郎”。

叔子先生是一個視工作如生命,對時間安排精確到分秒的人,為擠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科研,從1956年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直到1986年女兒結婚,30年間家里竟沒做過飯,一家人全部在食堂用餐。

育人而非制器

作為教育家,叔子先生認為教育的本質在“育人”,而非“制器”,培育人才,不僅要重視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更要有文化素質與愛國精神。他曾形象地比喻,說我們是黃皮膚,思想也應是中國的,而不是香蕉(黃皮白心)式的人。他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1981年底,先生被公派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從事與時間序列分析相關的研究,成績斐然,得到吳賢銘導師的大加贊賞。一年期滿,美國方面以優(yōu)厚的待遇挽留,希望他能留下或暫緩回國。與他當時每月工資僅有75元人民幣相比,美國一位教授的年薪最低也有3到5萬美元,多則10萬甚至20萬美元以上。先生絲毫不為所動,帶著研究成果及國外先進的理論與技術,毅然回國。

楊叔子院士1993年~1997年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拔以谖坏臅r候,學校主要有兩大變化,一是學校地位得到了承認;二是教育思想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這與文化素質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叔子院士生前曾在一次專訪中談到學校的發(fā)展時說:“1993年初,有人評價華工數(shù)量上拿金牌,質量上拿銅牌,‘自我感覺良好’,用批評的語氣,意指雖發(fā)展較快,但質量不高。到了1995年學校一下子就拿了很多博士學位點,當時教委在成都開一個會,國家教委不少司局長給我講,華工發(fā)展快,質量也好,在國內是一流的?!睏钚iL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便是強調語文科目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在校學生(包括理工科),每年考一次中國語文,不及格的不予發(fā)放畢業(yè)證;在校生每年必須拿兩個人文學分,否則不能畢業(yè)。即使到1997年,楊叔子卸去校長職務,華中理工大學也因高校合并,改稱華中科技大學,這項規(guī)定仍然繼續(xù)執(zhí)行。這在國內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高校引起巨大反響,楊叔子先生因此被稱為“人文風暴”的領頭羊。文化素質教育無疑是我國高等教育思想和實踐的一種本土化創(chuàng)新,而楊叔子院士正是以科學人文交融的教育思想,成為我國文化素質教育的靈魂人物。2010年前后,同樣大聲疾呼“人文教育”的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義遒如是說:“經(jīng)濟學家就要像厲以寧,工程學家當如楊叔子”。

楊叔子院士既是教育家,也是科學家。他開發(fā)出國內第一個信號處理系統(tǒng);出版國內第一本“基于知識的診斷推理”的學術專著;發(fā)表國內第一篇智能制造的學術論文;1980年,年僅47歲的他成為湖北省當時最年輕的兩位正教授之一;1991年,58歲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是華工五萬多畢業(yè)生中第一位當選院士的學者。他長期致力于機械科學和工程的研究,在先進制造技術、設備診斷、信號處理、無損檢測新技術、人工智能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應用等眾多方面獲得了重要成果,帶領團隊成功解決了鋼絲繩斷絲定量檢測這一世界難題。他是我國智能制造的首倡者和先行者,先后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與教學重要獎勵20余項。

他的箴言“人生在勤,貴在堅持;敢于開拓,善于創(chuàng)新;尊重他人,依靠集體;理想崇高,自強不息”影響著一屆又一屆華工學子。他經(jīng)常對學生們說,上大學就是要做好三件事,學會做人,學會如何思考,學會知識及其應用能力。他的許多新思想兼具邏輯和文采,如“一個民族,沒有現(xiàn)代科技,一打就垮;沒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強調在關鍵科技領域,沒有知識產權,就永遠不能真正自立。20多年前,他就指出,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遠超過歐美國家和日本、韓國,高達50%以上。針對這一現(xiàn)狀,他敏銳地發(fā)出警醒:這種狀況絕對不行!時至今日我們在諸多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被動地受制于人,足可見當時他的忠告多么富有遠見。

楊叔子院士對推動詩教工作也傾注了大量心血。1998年8月,在烏魯木齊舉行的全國第十一屆中華詩詞研討會上,先生首倡在全國高校開辦中華詩詞創(chuàng)作班,在之后的第十二屆中華詩詞研討會(1999年9月)、第十三屆中華詩詞研討會(2000年9月)、第十四屆中華詩詞研討會(2001年5月)上,他分別作了讓中華詩詞走進大學校園、走進中小學校園與幼兒園、走進千家萬戶的專題報告,不遺余力地支持與推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詩教活動,為此,中華詩詞學會于2002年3月特聘任叔子先生為名譽會長,正是因為他為弘揚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做出的重要貢獻。

情牽故里報桑梓

1997年6月,叔子先生接到母校九江同文中學130周年校慶邀請,即刻忙中抽閑,欣然前往。此后只要途經(jīng)九江,先生必定會擠出時間到同文校園走走看看,到校友會與大家親切座談。在華中科技大,見有同文新生來報到,先生異常高興,親自在辦公室約見他們,諄諄教誨,一談就是幾個小時,竟忘了自己已是耄耋老人。先生熱愛母校、忠誠教育、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大家風范無不讓全校師生景仰與感念。

2005年12月4日,叔子先生被九江市人民政府聘為九江學院名譽院長,直至2013年11月28日率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九江學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八年間,先生曾多次到九江學院,誠摯關心、大力支持家鄉(xiāng)高校的發(fā)展,為激勵學生做一個“知識上更富有,思維上更聰明,能力上更突出,身心上更健康,人格上更高尚”的全方位發(fā)展的青年,自2009年開始每年捐資6萬元設立“叔子愛蓮獎學金”,專門用來表彰在思想道德方面突出的學生。

在湖口中學,自2011年起,連續(xù)十一屆的“楊叔子·衛(wèi)華助學基金”,先后共資助了千余名優(yōu)秀學子,直接資助金額200余萬元。這是該校目前規(guī)格最高、影響面最廣的資助獎項,既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湖中的學子更加勤奮學習,努力成才,也對同學們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叔子先生于2012年12月被中國共產黨九江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評為2011—2012年度“感動九江十大人物”,這無疑是家鄉(xiāng)人民對先生的最高敬意!

楊叔子院士心系家鄉(xiāng),經(jīng)常通過九江媒體關注家鄉(xiāng)的發(fā)展,他多次為《長江周刊》撰稿,表達鄉(xiāng)梓情懷?!毒沤請蟆窂涂?0周年之際,在病榻上的他欣然為本報寄語:“弘揚正氣雅俗共賞,立足本土輻射全國。?!堕L江周刊》越辦越好!”

先生的女婿李曉平教授接受筆者訪談時頗為動情:“記憶中,父親最后一次回鄉(xiāng)是2013年6月中旬,出席‘二次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2014年6月11日中風后,他再也沒有出過武漢。父親常說,他做夢都想回湖口,回九江……”

    2022年11月4日22時53分,楊叔子院士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89歲。追悼會現(xiàn)場兩側高懸挽聯(lián):

攻專業(yè)究人之本人文融教育享譽千學萬塾,

去機心悟器之道科技和道德競比百家諸子。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版權聲明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文婧

責編:劉蕓

審核:朱靜

繼續(xù)閱讀
熱門評論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