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金
在九江市永修縣三溪橋鎮(zhèn)橫山村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叫“磨刀”的小山村。磨刀村不僅風(fēng)光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據(jù)《磨刀李氏大成宗譜》記載,磨刀村的李姓村民是李唐皇族的后裔。“磨刀李”始祖李衟(音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個兒子吳王李恪的第十一世孫。李恪是唐太宗與隋煬帝之女楊妃所生之子,繼承了隋唐兩代皇族的血統(tǒng)。在唐太宗十四個兒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是最有文韜武略,在臣民中威望很高。《舊唐書》稱“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碧铺诒鞠肓⒗钽樘樱蛟獾介L孫無忌等大臣的反對。最終,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長孫無忌羅織罪名而冤殺。毛澤東在評價李恪和李治時批評李世民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span>
李衟是唐昭宗李曄的隨侍近臣,官居征事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唐昭宗即位時大唐王朝已走到了末路,藩鎮(zhèn)趁著平定農(nóng)民起義的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唐政權(quán)已經(jīng)名存實亡。唐昭宗被當時最大的藩鎮(zhèn)梁王朱溫所控制,根本沒有實權(quán)。唐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朱溫殺掉宮里的所有宦官,不顧昭宗和大臣的反對,強行遷都洛陽。正月初五剛過,朱溫就下令徹底毀掉長安的皇宮、百司衙門、宅邸和民舍,強逼唐昭宗及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遷往洛陽。正月十一日,唐昭宗的車駕出發(fā),皇帝儀仗全免,昭宗夫婦乘一輛輦車逶迤而行?;叔⑼踝?、丞相、中書令及各部尚書等或轎或馬,更多的是步行。昭宗知道此去洛陽兇多吉少,為避免李氏宗族遭受滅頂之災(zāi),在車駕行至陜西華縣(時稱華州)駐蹕興德宮時,昭宗屏退左右,只留李衟等一兩個宗室之臣,對李衟說:“鄙諺云‘紇干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朕與諸卿,皆李氏血脈,此去洛陽,恐難保全。念大唐列祖列宗之傳嗣,卿等不必隨侍,可各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脈而期來日……”昭宗言罷,淚如雨下。在悲泣聲中,李衟向昭宗辭官,趁亂攜帶大唐皇族譜牒,攜弟李術(shù)避難湖湘,輾轉(zhuǎn)來到江西南康府建昌市邑(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李衟定居磨刀村,李術(shù)則去了大坪村(今永修縣梅棠鎮(zhèn)大坪村)。
磨刀村是一座千年古村。《磨刀李氏大成宗譜》中一幅清代繪制的《衟祖肇跡磨刀圖》明確記載著那時的磨刀自然村不但有磨刀石、磨劍泉、磨劍谷和一座萬福寺,還有一條“吳楚通衢”的要道。另據(jù)《建昌縣鄉(xiāng)土志》記述,“三國”時期,著名大將關(guān)羽奉命駐守在這個“楚頭吳尾”的小山村,小山村成為關(guān)羽磨青龍偃月刀的地方。后人為了紀念關(guān)羽,遂將小山村更名為“磨刀村”。磨刀村還有一個名稱“磨劍谷”,《永修縣志》里曾有記載。東晉時期,彭蠡澤(鄱陽湖)連年水災(zāi),有大水蛟在作怪。享有盛譽的道士許遜帶著郡民治水和徒弟們殺水蛟除惡。許遜鑄劍、磨劍的地方也在磨刀村。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險要,1928年11月,磨刀李后裔、江西都督李烈鈞修建的南昌至武寧公路,亦從磨刀村通過。
李衟選擇在磨刀村定居,與這里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柘林水庫未修建之前,磨刀村四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李衟初到磨刀村時,人生地不熟,隱姓埋名蝸居在萬福寺內(nèi)。李衟以昭宗臨別贈言“以期來日”為動力,每日幫寺院砍柴擔(dān)水,種菜澆園,灑掃庭院,再苦再累從不畏懼,深得方丈喜愛。一日勞作之余欣然命筆,書《委身有期》藏頭詩一首于萬福寺隱壁上:“委居佛地悟云煙,身事菩提枕卷眠。有夢修緣成善果,期求桂子掛青天?!彪[壁隨著萬福寺的湮滅而被毀。
李衟避難磨刀村時,人稱“李三公”,妣裴氏,乃中書裴度之嫡孫女。李衟生有四個兒子:軒、轅、軿、輅。李衟在避難的同時還想著匡復(fù)唐室,可惜的是,就在李衟逃亡的那年,唐昭宗被朱溫誅殺,留在京都的李氏族人也遭到了殺害。在這種形勢下,李衟只能偏居一隅,茍且偷生。磨刀村有一座叫“老鼠尾”的山,李衟認為是塊風(fēng)水寶地,有利于家宅興旺。臨死前交代家人,他死后把他安葬在這座山上。
磨刀村有一座祠堂,名仙李蟠根祠,又稱衟公祠。祠堂蓋得十分氣派,門楣上鑲著“仙李蟠根” 石匾,祠堂進深15米,內(nèi)有戲臺、天井、廂房,還有供奉祖先牌位的供堂和家族聚會的廳堂。1938年,侵華日軍沿南武公路向湖南推進,為了加強對公路的控制,把祠堂拆掉在公路旁邊的歐峰山上興建了一座碉堡,衟公祠由此毀掉,只剩下門楣上的“仙李蟠根”石匾被村民保存下來。
比祠堂更不幸的是李衟的墓。20世紀70年代興建柘林水庫,隨著水庫水位抬升,李衟的墓被淹沒。李氏族人流傳著“李氏族人多顯貴,始祖墳?zāi)顾醒汀?,說的就是李衟之墓被淹一事。2006年秋冬,鄱陽湖水系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柘林湖水位嚴重下降,2007年2月,李衟墓終于重見天日。李衟夫婦合葬墓為圓丘形,墓側(cè)由青灰色條石壘成,由石板拼成的寬大祀堂,墓前的三塊墓碑因經(jīng)年水浸字跡模糊,只有居中一塊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隱約能夠辨認“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字樣。李衟墓的重現(xiàn),為磨刀李氏的起源提供了實物證據(jù)。
2006年2月,筆者初訪磨刀村后撰寫了一篇題目為《關(guān)于開發(fā)永修縣“磨刀李”李唐文化景點的建議》的文章在九江市政府門戶網(wǎng)上發(fā)布后 ,被“磨刀李”后裔推送為百度“磨刀李”詞條,在全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從2006年以來,從全國各地來磨刀村尋根謁祖的“磨刀李”后裔多達上萬人。
2015年,經(jīng)永修縣民政局批準,成立了永修縣磨刀李文化研究會。永修縣磨刀李文化研究會聯(lián)絡(luò)全國各地的“磨刀李”后裔捐款重建“仙李蟠根祠”,得到“磨刀李”后裔的積極響應(yīng)。磨刀李宗親積極捐款捐物,共收到捐款捐物1000余萬元,至2019年,一座雄偉壯觀的唐式建筑“仙李蟠根”祠矗立在磨刀村的“鼠嶺頭”上。李衟墓被原地升高,重新修葺。
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澳サ独睢笔铣缟行⒌?。農(nóng)歷九月二十三日是李衟的誕辰,每年的這一天,外遷的“磨刀李”族人,回到磨刀村祭奠老祖宗李衟。這種習(xí)俗自李衟去世延續(xù)至今已有上千年,成為當?shù)匾坏赖娘L(fēng)景線。2019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三日,磨刀村舉行了隆重的祭祖儀式,來自全國各地參加祭祖儀式的“磨刀李”后裔達6000多人。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左丹
責(zé)編:劉蕓
審核:姜月平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