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如果說農業(yè)是民生之本,那么土地就是農業(yè)之根,根深方能葉茂枝繁,地沃方能糧穩(wěn)國安?;鶎痈刹孔鳛殡x土地最近的一群人,當不懼寒暑、躬身入泥,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在廣袤的田野上譜寫最動人的“大地詩篇”。
當好護田衛(wèi)士,用“紅線”夯實“底線”。“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容不得半點閃失。盡管我們創(chuàng)造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近20%人口”的農業(yè)奇跡,但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4畝,耕地根底設施薄弱的現(xiàn)狀,注定我們必須長期嚴防死守,同一切“拱18億畝耕地紅線”的行為作斗爭。作為基層干部,要把耕地保護作為政治責任,堅定不移扛在肩上、全力以赴抓在手上,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讓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大力爭取群眾支持配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八不準”“六嚴禁”“五不得”等耕地保護法規(guī)政策廣而告之,引導廣大群眾爭做耕地保護的“宣傳者、守護者、踐行者”,推動形成“人人節(jié)約用地、人人保護耕地、人人善用耕地”的良好局面。
講好興農故事,讓“薄田”成為“良田”。農為政本,食乃民天。我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在有限的耕地上,中國人用勤勞和智慧讓每一寸耕地都變?yōu)樨S收沃土。當前,我國的糧食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最大限度挖掘糧食生產潛力,讓“靠天吃飯”變成“穩(wěn)產高產”,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作為基層干部,要多措并舉推動土地流轉進程,用零星耕地整合之策破解土地“碎片化”利用之困,通過“小田”變“大田”,推動農田“優(yōu)質、集中、連片”,實現(xiàn)農田增量、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要持之以恒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一線示范引領、攻堅克難,進村入戶解讀政策、化解民憂,以更快速度、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把更多“薄田”建成“良田”。
化解非農痼疾,使“良田”回歸“糧田”。當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區(qū),耕地面積與產糧面積劃上不等號。究其原因,是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當下,糧食經濟效益低下導致了土地撂荒、改種經濟作物以及占地建房現(xiàn)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作為基層干部,要深刻認識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重要意義,繪好耕地數(shù)量分布“一張圖”,用好日常巡查整治“一把尺”,切實做到耕地存量底子清、情況明,非農行為嚴標準、不放過。要抓住收益保障這個關鍵點,用“真金白銀”的政策引導農民回歸土地,以“真心實意”的服務當好“田保姆”“地管家”,讓種糧者不吃虧、有錢掙、得實惠,確?!傲继锛Z用”“糧田產糧”。
(郭承昊)
編輯:魏菲
責編:劉蕓
審核:楊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