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潯陽區(qū),有這樣一群聚集在“云”上,奔走在“路”上的人,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用愛心溫暖身邊人,用紅心點亮城市光。近年來,潯陽區(qū)突出黨建引領,強化暖心關懷,探索實施“紅色蒲公英”行動,通過建設溫馨紅色驛站、提供“云端”定制服務、鼓勵參與基層治理,不僅形成了線上線下的“雙線融合”,更讓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與這座城市“雙向奔赴”。
黨建品牌“連點成圈”
潯陽區(qū)作為我市的主城區(qū),樓宇商圈集聚,近年來,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yè)態(tài)加速發(fā)展,快遞小哥、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yè)群體規(guī)??焖僭鲩L。
如何探索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加強新就業(yè)群體的團結凝聚力,成為新形勢下的一道新課題?!靶戮蜆I(yè)群體活躍在哪里,黨旗就高高飄揚在哪里。”潯陽區(qū)主動領題,以打造“紅色蒲公英”為載體的“家”品牌,作為破解“兩新”組織黨建的關鍵所在。
“累了,就來驛站歇歇腳,與同行們聊聊天,在這里,不僅擴大了‘朋友圈’,還找到了‘家’的舒適感?!睆暮眮頋〕莿展?,送了3年外賣的吳菲說道。和吳菲一樣,越來越多的新就業(yè)群體通過走進身邊的“紅色蒲公英”驛站,感受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溫暖。
“一杯熱茶,溫暖人心;一張座椅,放松身心;一把雨傘,遮風擋雨,你為大家,大‘家’為你?!睗£枀^(qū)積極回應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期待訴求,探索打造“紅色蒲公英”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園,持續(xù)優(yōu)化潯陽站、柴桑站等8個樞紐站點功能,依托社區(qū)駐所全面鋪開建設72個驛站分站建設,切實提升驛站的“密度”“廣度”,“連點成圈”,著力打造“15分鐘紅色蒲公英”服務圈,驛站內均配備餐食加熱、熱水供應、急救藥箱、報刊書籍、電瓶充電等豐富服務,為新就業(yè)群體提供“暖新”服務1.5萬余次。
與此同時,依托驛站大力推動普惠性服務向“新新”群體延伸,定期召開座談會、學習班;探索推行“新就業(yè)群體‘點單’-紅色驛站‘收單’-綜合黨委‘派單’-職能部門‘接單’”的訴求“訂單”化解機制,組織城管、市監(jiān)等行業(yè)主管部門面對面聽取外賣員、快遞小哥的訴求建議,持續(xù)凝聚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合力?!坝唵巍睓C制建立以來,“收單”1267條,“結單”1255條,一批新就業(yè)群體長期關注的停車難、充電難等難點重點問題得到妥善化解,讓“有困難找驛站、找組織”成為共識。
黨建力量“云集響應”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回家。”4月4日,當社工和志愿者們齊心協(xié)力將肢殘老人抬上位于潯陽區(qū)人民路街道桃園社區(qū)4樓的家中時,因截肢手術而擔心無法回家的袁大爺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
前段時間,袁大爺因舊疾復發(fā),做了截肢手術。當袁大爺快要出院時,卻犯了難,子女不在身邊,居住的小區(qū)又無電梯,那該怎么回家呢?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電話打來,讓他的愁眉漸漸舒展。
“是否可以幫忙找一臺舊輪椅?”電話這頭,袁大爺試探著問。
“袁老,您是遇到了什么困難嗎?”電話那頭,是主動打來電話例行了解老人身體以及生活狀況的人民路街道社工曹金晶。
得知袁大爺的困難后,曹金晶立刻將收集、核實后的信息,在“紅色蒲公英服務創(chuàng)新園”小程序中的“圓夢助困”欄目上發(fā)布,隨后,一場圍繞著“為袁大爺助困”的接力賽正式開啟。
潯陽區(qū)義工聯(lián)合會會長安麗關注到此消息后,第一時間統(tǒng)籌各方力量,僅用一天的時間,就為老人聯(lián)系到一臺電動輪椅,志愿者郭福、黃河也在小程序上認領了這條信息,愿意前去醫(yī)院接老人出院。
黃河不僅是一名退役軍人,還是一位黨員網約車司機。每逢不出車時,他就“變身”志愿者,主動參與小程序上的“圓夢助困”“文明隨手拍”等活動。
近年來,潯陽區(qū)以“為人民服務”為融合點,把新就業(yè)群體與新社會組織、網格組織、紅色物業(yè)等基層治理多元力量整合起來,著力打造紅色蒲公英行動“升級版”。大力探索數字賦能網格治理新路徑,開發(fā)建立“紅色蒲公英”數字化信息平臺——“紅色蒲公英服務創(chuàng)新園”小程序,不斷實現組織建設、隊伍管理、志愿服務、數據分析等方面一站式、數字化動態(tài)管理,逐步打造多層次、立體化、全覆蓋的“暖新”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已有387支組織隊伍、26280名志愿者“云集響應”,服務時長已達45567小時。自從小程序上線后,該區(qū)基層治理處置問題速度明顯加快,對接需求更加精準,便民服務越發(fā)貼心,一件件民生小事在數字技術的拓展延伸中“迎刃而解”。
黨建引領“雙向奔赴”
“我當時什么也沒想,遇上這種緊急情況,就想沖上去看看有什么能幫上忙,畢竟我還是個‘紅色蒲公英’?!?022年4月8日,中午送餐返回的路上,“95”后美團外賣小哥劉可騎行至潯陽區(qū)潯陽東路與甘棠北路交叉路口時,看到一位孕婦被車輛撞上,已經癱坐在地上,他趕緊撥打了120電話。
因為是中午,氣溫較高,地面被曬得發(fā)燙,劉可隨即脫下工服,遮在了孕婦身上,并用自己身體為她遮擋烈日。隨后,孕婦被劉可和其他外賣小哥一起送上了救護車。
路遇危難,挺身而出;高考期間,積極送考;防疫一線,逆行而上;文明創(chuàng)建,勇于擔當……溫暖接力,“新”火相傳,在“紅色蒲公英”行動號召下,越來越多像劉可、黃河這樣的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yè)群體主動參與城市基層治理,充分發(fā)揮“走街串巷”“上門入戶”的工作優(yōu)勢,組成“先鋒騎手”“紅色哨兵”“黨員紅旗車”等志愿服務隊伍,成為“紅色蒲公英”行動中的一支新銳力量。截至4月28日,該區(qū)“紅色蒲公英”共發(fā)現處理各類問題1126條,服務總時長達3萬小時,身穿“紅馬甲”的他們,已成為活躍在潯陽街頭的一道風景線,時刻展現著潯陽區(qū)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作為、“新”擔當。
(張帆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汪東平 呂安琳)
本原創(chuàng)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坤
責編:劉蕓
審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