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詩情醉人久思量
■ 潘 潯
“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白鹿洞書院御書閣門前的對聯(lián),古韻悠悠,讓我印象深刻。按照近代大學者胡適先生《廬山游記》中的論斷:廬山白鹿洞書院,代表了宋學(程朱理學)流行全國700年的大趨勢。白鹿洞書院,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棲息點之一。
據(jù)陳舜俞《廬山記》等史書記載:唐德宗貞元間(785~805),洛陽人李渤與其仲兄李涉在此隱居、讀書。李渤隱居讀書時,青山綠水間,養(yǎng)一只白鹿,馴順可愛,被山民稱之為神鹿,不少人叫李渤為白鹿先生,李渤兄弟所棲居山洞,稱白鹿洞。《新唐書·李渤傳》載:渤“刻志于學,與仲兄李涉偕隱廬山”,“久之,更徙少室”。至元和九年(814)到朝廷當官。長慶元年(821),遷任江州刺史,建甘棠湖堤(今稱李公堤),建兩所書院,并在曾隱居的白鹿洞,“引流”“植花”“樹木”“創(chuàng)建臺榭”,書院漸成規(guī)模。后來,朱熹大力中興白鹿洞書院。廬山國學,除了傳授與閱讀儒家孔孟經(jīng)書外,亦學習史篇及詩文,還有諸子百家文獻。
“縱未長歸得,猶勝不到來。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惫?jié)選自白居易當年《再過江州題別遺愛草堂兼贈李十使君》詩中,成為白鹿洞最早的文獻資料之一,彌足珍貴。
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廬山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朱熹在這里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璀璨的一頁,在中外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響。由于朱熹的倡導,白鹿洞書院還是儒學主流——“理學”的圣地。理學深刻影響了宋代以來七百多年的中國歷史。它在中國哲學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廬山國學學生中詩人較多,《全唐詩》中有不少他們的詩篇。好幾首還以廬山國學為題目。如伍喬的《廬山書堂送祝秀才還鄉(xiāng)》:
“束書辭我下重巔,相送同臨楚岸邊,
歸思幾隨千里水,離情空寄一枝蟬。
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
莫使蹉跎戀疏野,男兒酬志在當年?!?/span>
李中尚有兩首關(guān)于廬山國學的詩。一首為《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國子監(jiān)》:
“氣秀情閑杳莫群,廬山游去志求文。
已能探虎窮騷雅,又欲囊螢就典墳。
目豁乍窺千重浪,夢寒初宿五峰云。
業(yè)成早赴春闈約,要使嘉名海內(nèi)聞?!?/span>
李中還有一首,是《壬申歲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劉鈞明府》:
“三十年前共辛苦,囊螢曾寄此煙岑。
讀書燈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憐蘚深。
各歷宦途悲聚散,幾看流輩成浮沉。
再來物景還依舊,風冷松高猿狖吟。”
近年出版的《廬山歷代傳世詩詞全集》收錄的1.6萬余首詩詞中,有一批吟誦廬山白鹿洞書院的詩詞,蔚為大觀。
“朱熹傳薪白鹿洞,九州盛行儒家風。白發(fā)章句魯叟死,從此世間少英雄?!崩铊F映同志在考察白鹿洞書院時感慨萬分,留下了以上詩詞。好一座白鹿洞書院,“游人騷客自來去,勝地徒深今古情,”成為“文化尋根”、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周刊郵箱:jjrbcjzk@163.com
主編熱線:13507060696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魏菲
責編:劉蕓
審核:姜月平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61201900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