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那點事
□歐陽靜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主流的節(jié)日也多了,內(nèi)容也更豐富了。春節(jié)過后,便是浪漫情人節(jié)。節(jié)日自然少不了儀式感,各種的秀恩愛,盡情地撒狗糧。鮮花、美酒與咖啡傳遞著快樂,果真是個看熱鬧都甜蜜的日子。
愛是情人節(jié)的主題,永恒的主題。鮮花與美食自然不可辜負。朋友圈里大伙忙著曬鮮花,我呢隨手曬了把蔬菜應(yīng)個景,紅了。紅的不是我,紅的是菜。蔬菜本無奇,綠的苗、紅的果、圓溜溜的土豆、彎彎的茄,再尋常不過了。當土豆遇上淀粉,便有了薯條;當綠蒜苗遇上了紅圣女果,便成為了藝術(shù)。老人們常說:紅配綠,看不夠。蒜苗為桿,圣女果為花。在圣女果面上來個十字切口,沿著切口順勢剝開自然垂下,便是四片花瓣。取根牙簽將蒜苗與圣女果相連接,宛若一枝綻放的紅玫瑰。女人們的心思總是細膩的,用了心的才是珍貴的。有人流連于美感,有人有感而發(fā),有人回首青春,有人品味當下,而有的人回歸樸實:花是花,菜是菜。我說呢,當菜是花,花是花,這時日子也就順了。
有朋友與我年紀相仿,她的朋友圈總是那么賞心悅目。三餐四季,每天都是嶄新亮麗。時而紅提加蘋果,時而車厘子加青梨……洗凈切好拼個盤,煎個雞蛋,挑個精致的小碟子盛好,沏上一杯熱牛奶,整潔的餐桌上面對面的各擺一份。喏,別有情致的情人節(jié)營養(yǎng)早餐,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意猶未盡。這何止是美食,這是對生活的熱愛。既便是一個稍尖的西紅杮,也能華麗轉(zhuǎn)身。她將其對半切開,切口朝下擺在砧板上,赫然兩瓣心形楚楚動人??芍^是管住了男人的胃,也鎖住了鮮。生活的平淡是人間常態(tài),而在平淡中點綴著生活,是智慧。我常說她的生活,有滋有味。
蔬菜花束固然是美,用料終歸是食材,自然離不開味覺的聯(lián)想。老倌文友跟貼蔬菜花束:“恰還是一個味道?!薄扒 ?,是南方方言中的“吃”。老倌文友眼里滿滿的人間煙火,地里刨的、藤上摘的,除了吃似乎沒啥名堂。不管在中餐還是在漢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里,對于“味道”的感知和定義,既起自于飲食,又超越了飲食。人類的愛好特長各不相同,有人天生就是美食家,人類對美食的追求也從未止步。小小西紅杮,涼拌是甜,小炒是香,下湯是鮮,那是口感上的味道;俊俏媳婦帥氣郎心靈手巧,切片、配色、拌沙拉,那是愛的味道;來份炸串,抹上一層番茄醬,那是少年的味道。
飲食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覺和嗅覺,還飽含一片懷念從前之心。小時候的生活很簡單,每逢時年時節(jié),農(nóng)家忙著打豆子磨豆腐。切成絲炒盤豆腐絲,剩下的豆渣捏團發(fā)酵做成霉豆渣,每每燒成菜后佐上大蒜葉,那香噴噴的農(nóng)家菜肴成為漸行漸遠的記憶。街市菜場、排檔酒店最能捕捉消費者的心,時不時推出類似的菜品,然而失去了農(nóng)家傳統(tǒng)手法的參與,豆腐不再是老豆腐,霉豆渣也不再是之前的豆渣味,這“恰”還是一個味道么,還真是一言難盡。科技帶來了新時代,也帶走了原汁原味。這些遠去的味道,已經(jīng)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xiāng)親、念舊、勤儉、執(zhí)著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滑過舌尖,留在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二月春風似剪刀,又迎來萬物生發(fā)的好時節(jié)。春風拂草木,樹上椿芽、湖里藜蒿、地頭薺菜、林間春筍,應(yīng)有盡有,爭相地探出嫩苗挑逗著人類的食欲,激發(fā)著靈感。切成細絲,搟面粉薄皮兒,或炸春卷,或包菜粑。倘若講究視覺上的完美,還可以用心揉捏出造型。丈母娘喊姑娘、姑爺回家,一邊炸一邊嘮嗑;婆婆們端上一碗招呼著串門的左鄰右舍。舌尖上的春天,吃的就是一盤春意,一起分享,一起嘗鮮,一起聊家常。
“陽春二三月”“人間四月芳菲盡”“五月榴花照眼明”……無論是何年何月何季節(jié),無論何時與何地,非凡智慧的人們總能巧妙地把幸福融入舌尖,潤物細無聲地美化生活。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最重的還是人情的濃濃味道。
本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quán)歸掌中九江(www.aromanila.com)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編輯:鐘千惠
責編:劉蕓
審核:姜月平
掃一掃二維碼下載掌中九江
咨詢熱線: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3005689號
贛公網(wǎng)安備 36040302000178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6120190002號